[发明专利]双缸电磁旋转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6077.0 | 申请日: | 2014-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宁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旋转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缸电磁旋转发动机,具体涉及内燃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内燃发动机均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缸电磁旋转发动机,它是将一只具有永磁性的励磁极与磁电机套装对应, 励磁极左右两端的输出轴的头各铰一只活塞,将两只气缸与左右活塞套装组成两个内燃机 头,两只气缸与磁电机的定子连接;两个内燃机头交替进气、压缩、爆发排气使左右活塞带 动励磁极往返与磁电机的定子切割磁力线使分布在磁电机定子内凸极上的短路线圈在励磁 极往返上下行的过程中产生交变的磁通,这个交变的磁通与磁电机的转子内分布的永磁极作 用使转子作同步转动。将内燃机头的往返运动直接转化为磁电机的旋转运动并由磁电机对外 输出动力,具有结构紧凑、没有亢长的动力传输链、效率高。
本发明是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缸电磁旋转发动机,包括:励磁极、与励磁极套装 对应的磁电机、对称固定在磁电机的定子左右两端的内燃机头、设置在内燃机头的气缸顶部 的提供燃气和排放废气的电动进气门和电动排气门、点火装置、为电动进气门和电动排气门 以及点火装置间断供电的控制器、分布在磁电机定子外壁上的用于检测活塞上下止点位置的 磁性传感器、与磁电机的发电线圈并联的启动电路和整流电路、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励磁极是将整段的圆钢加工成双端对称的台阶轴,台阶轴的中段的长度为活塞的最大行程 的1/2倍,其外周均匀固定2N片弧形的强磁体,2N片强磁体按N极S极交替分布。
所述的磁电机的定子是在一段圆管轴的中部一周均匀加工若干平行四边形孔,若干平行 四边形孔内均嵌装硅钢片铁芯形成内外凸极结构,在圆管轴的两个轴头上各套装一只轴承; 所述的若干内外凸极上均套装有线圈,其中内凸极上的线圈为动力线圈,每只动力线圈各自 短路或者各自并联一只电容器;外凸极上的线圈为启动和发电两用线圈,即外凸极上的线圈 在启动发动机时作为励磁线圈与励磁极形成直线电动机由启动电路控制为发动机提供启动 的动力,发动机启动完成后再切换为直线发电机的工作状态为外界输出电能并经整流电路为 蓄电池充电;同时动力线圈在励磁极上下运动相互切割的过程中产生交变的感生电流并在励 磁极过止点时释放引起凸极磁场变化,这个变化的磁场与转子作用使转子旋转;所述的转子 由圆筒和分布在圆筒内壁的2N圆弧形强磁体组成,转子的两端为轴承孔,转子和定子套装 与两端的轴承配合形成一定气隙并能够转动,转子外壁可以外套皮带轮或者齿轮。
所述的检测活塞上下止点的两只磁性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定子的圆管轴两轴端的外壁,它 通过检测励磁极的端部为控制器提供活塞在上下止点位置,来为左右电动进气门、左右电动 排气门、左右点火装置间断供电。
所述的左右电动进气门连接U形进气管;所述的左右电动排气门公用一个排气管。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1.将内燃能直接转化为磁电机的旋转运动,结构紧凑、没有亢长的动力传输链。
2.内燃机的活塞为自由式,能够延长活塞的行程,动力性好、效率高。
3.使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就能够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经一部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点划线框内为磁电机A的结构图。
图2为图的A-A剖视图。
图中:1、励磁极,1-1、2N片弧形的强磁体,2、磁电机A的定子,2-1、圆管轴,2-2、 内凸极,2-3、外凸极,2-4、动力线圈,2-5、启动线圈或发电线圈,2-6、轴承,3、磁电机 A的转子,3-1、圆筒,3-2、2N片强磁体,4、左内燃机头,5、左电动进气门,6、左电动 排气门,7、左点火装置,8、右内燃机头,9、右电动进气门,10、右电动排气门,11、右 点火装置,12、进气管,13、排气管,14、控制器,15、磁性传感器,16、磁性传感器,17、 启动电路,17-1、启动按钮,18、整流电路,1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宁,未经徐建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6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气加热后处理系统
- 下一篇:在涡轮中的废气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