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1077.X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吕皇甫;杨荣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38 | 分类号: | B05D1/38;B05D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天然漆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尤其是用于铸铁壶在 涂覆天然漆的流程。
背景技术
盖铸铁壶为古代中国及日本相当著名的产品,更是被视为一种高贵 优雅的壶器象征,若家中有铸铁壶的人家便代表着门道的兴盛及富足, 尤其在日本国家更是被视为一种高贵优雅的象征;然而,近几年随着生 活质量的提升,及大家对休闲产业的重视,因此对生活用品更追求健康、 环保、品味、个性化、人文等特色;铸铁壶也成了近年来风行的产品, 再加上铸铁壶所煮出的热水具自来水所没有的醇厚口感,用来冲茶以及 咖啡时,更能明显地提升香韵,也引起日本、美国及欧洲等的注目;且 依据日本岩手大学教育系医学博士及川桂子的研究报告出,铸铁食器可 补充铁,提供美味及增进健康,其中的铁离子(二价铁)容易被人体吸 收,这是铝或不锈钢食器所得不到的效果,也对阿兹海默症具有预防的 效果。
但是现今工业上制造铸铁壶的厂商并不多,更遑论其具有上述功效 的铸铁壶更是少之又少,原因是铸铁壶本身在制作时就须要很严格地控 制各项环境条件,再加上要做为食器就必须达到无添加化学物的要求, 尤其是在涂覆漆的过程中更是一点都不能随便,其涂覆地不完全或不均 匀时,会使其外观呈现杂粒凸起的情形,若再加上如使用一般漆类时, 更容易因为化学物的残留而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因此实有加以改良的必 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其是用于铸铁壶在涂覆天然 漆的流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一:铸铁半 成品:使用延性铸铁材质铸造加工的铸铁壶半成品;二:第一次加热: 将铸铁壶半成品予以第一次加热,加热30~120分钟,并控制其温度为9 73绝对温标(即700℃)~1173绝对温标(即900℃);三:第一次涂 覆天然漆及烘烤:选用天然漆直接涂覆于第一次加热后的铸铁壶半成品, 并做第一次烘烤,其烘烤温度控制在373绝对温标~573绝对温标;四: 第二次涂覆天然漆及烘烤:选用相同的天然漆再次涂覆于完成前项流程 的加热后的铸铁壶半成品,并再做第二次烘烤,其烘烤温度控制仍为37 3绝对温标~573绝对温标;五:冷却及加工:利用加工机器予以做细 部加工,以完成成品的铸铁壶。
其中可在第二步骤后及第三步骤前,先行待铸铁半成品,冷却后, 先予以预热20~50分钟,并控制其温度在373绝对温标~573绝对温 标。
其中铸铁壶的厚度最佳为2~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是用于铸铁壶在涂覆天然漆的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的第二步骤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的第三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的第四步骤的示意图。
图4A是图4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的第四步骤的局部放大示 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的第五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方式,其中可以在第二步骤后 及第三步骤前的间增加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1,12铸铁壶半成品13铸铁壶成品
20第一层氧化层30天然漆
31第一层涂覆层32第二层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铸铁壶的天然漆涂覆流程,其流程包括以下步 骤,其中:
一:铸铁半成品(请参看图1):采取延性铸铁材质并利用铸造加工 成型铸铁壶半成品10,的所以利用延性铸铁是因为其内容物的石墨成球 状形态,具有比普通铸铁更好的强度、延性及韧性,所以其机械性质更 佳,保温性更好,且其铸铁壶的厚度最佳为5mm;且由于现有的铸铁食 器在氧化生锈后会变得不美观,且衍生出涂覆铁氟龙、珐琅、天然漆与 氧化层等过程中,都较不具实用性,因而采取延性铸铁,并仍具有可补 充铁,提供美味及增进健康及预防阿兹海默症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1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