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及其工作流程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42719.8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红;杨磊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42B1/10 | 分类号: | A42B1/10;A42B1/2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矿井 安全帽 及其 工作 流程 | ||
1.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帽本体(7),安全帽本体(7)的内壁设有报警模块(1)、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RFID模块(3)、电源转换模块(4)、信息融合模块(5),安全帽本体(7)的外壁设有瓦斯气体检测模块(6),电源转换模块(4)分别与报警模块(1)、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RFID模块(3)、信息融合模块(5)、瓦斯气体检测模块(6)连接,信息融合模块(5)分别与报警模块(1)、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RFID模块(3)、瓦斯气体检测模块(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模块(1)为声光报警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光报警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7)的帽檐内壁前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设于安全帽本体(7)内壁靠近额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设于安全帽本体(7)上探照灯(8)的上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模块(3)设于安全帽本体(7)的顶部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模块(3)设于安全帽本体(7)的斜上方位置。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报警模块(1)、生命体征探测模块(2)、RFID模块(3)、瓦斯气体检测模块(6)采集信息;
步骤2:将采集的信息输入信息融合模块(5)进行信息处理;
步骤3: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备用信息处理并对该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步骤4:将融合的信息传给监控终端进行可视化处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融合模块(5)所采用的信息融合算法为神经网络算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融合模块(5)所采用的信息融合算法为BP神经网络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7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