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及其工作流程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42719.8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红;杨磊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42B1/10 | 分类号: | A42B1/10;A42B1/2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矿井 安全帽 及其 工作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及其工作流程,用于对矿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安全检查报警和人员定位,属于矿井安全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每一个进入矿下作业的工人而言,矿井安全帽和矿井探照灯是他们的必备工具。然而,这些传统的必备工具,只是简单的防护撞击和照明。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矿下作业的一系列基本环境因素,如:危害性很强的瓦斯气体含量,意外发生时如何快速找到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如何迅速对生命迹象进行检测,以及如何及时报警给工作人员和井上值班室等。
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就使矿下工作人员与矿上控制中心相对独立,从而不能及时的彼此进行沟通和联系。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不可抗拒的危害时,很容易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国家安全监督制度的完善,现如今大多数大中型矿下开采企业已经采购并安装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尽管如此,这些监控系统对矿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还是没有做到相应的检测,也不能实时了解员工作业的情况,安全信息的扑捉也同样没有做到实时监测。
较慢的识别工作人员的速度,相对较小的全面检测的范围,还有信号传输等问题,是现在部分矿井采用的技术存在的缺点。这使得在发生意外情况下,对矿下工作人员的营救带来一定得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抗污染能力强、意外发生率少、反应快速、能实时获取矿下作业情况的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及其工作流程,解决了矿下工作人员与矿上控制中心相对独立,从而不能及时的彼此进行沟通和联系,对矿下工作人员的营救带来一定得到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帽本体,安全帽本体的内壁设有报警模块、生命体征探测模块、RFID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信息融合模块,安全帽本体的外壁设有瓦斯气体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报警模块、生命体征探测模块、RFID模块、信息融合模块、瓦斯气体检测模块连接,信息融合模块分别与报警模块、生命体征探测模块、RFID模块、瓦斯气体检测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声光报警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的帽檐内壁前沿。
优选地,所述的生命体征探测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内壁靠近额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生命体征探测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上探照灯的上面。
优选地,所述的RFID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的顶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RFID模块设于安全帽本体的斜上方位置。
一种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报警模块、生命体征探测模块、RFID模块、瓦斯气体检测模块采集信息;
步骤2:将采集的信息输入信息融合模块进行信息处理;
步骤3: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备用信息处理并对该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步骤4:将融合的信息传给监控终端进行可视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的信息融合模块所采用的信息融合算法为神经网络算法。
优选地,所述的信息融合模块所采用的信息融合算法为BP神经网络算法。
本发明是基于RFID的技术,其具有快速反应的优点,并且利用矿井工人随身携带的矿灯电源作为供电系统,通过电源转换模块来向其他各个模块提高电源,从而使得该技术成为了有源系统,使得读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另外抗污染能力强,而且耐久能力突出。由于RFID技术的穿透性强,数据记忆容量大,而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所以可以监控大量的信息,并且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既能实时获取矿下作业的情况,了解工作人员的位置,也能保障相应的隐私。
本发明为井上人员提供了井下人员的分布和作业情况,并且也为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一旦发生意外,能够根据实时监测信息及时获取矿下作业人员的具体位置和生命迹象,采取准确可靠的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而且其检测报警的性能也能够及时排除隐患,减少意外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矿井内部硬件布局结构图;
图2为信息传输处理流程图;
图3为基于RFID的矿井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报警模块,2为生命体征探测模块,3为RFID模块,4为电源转换模块,5为信息融合模块,6为瓦斯气体检测模块,7为安全帽本体,8为探照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