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1994.6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海;罗凡;王亚萍;费学谦;姚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香 营养 茶籽油 原料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有的浓香油茶籽油的加工工艺,通常采用的工艺之一是模仿浓香花生油加工工艺(另一种是大宗油料加工工艺),通过将油茶籽烘干,部分炒籽,与未炒籽的原料混合,进入螺旋榨油机进行热榨。压榨油的毛油过滤后,加热到70-80℃,加入油重3-5%的热水进行水化脱胶或碱炼,时间大约20min,然后加热到85-95℃真空干燥,过滤后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
采用现有的模仿浓香花生油的加工方法,由于部分炒籽后原料未进行预处理,从而使得榨油机频繁堵塞,严重影响了加工效率和油品的质量;由于采用的是部分炒籽,造成毛油香味成分不足,无法做到类似于浓香花生油的香味;采用水化脱胶或者碱炼,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油脂的部分乳化,降低了出油率;脱胶时,采用加热的方法,造成了香味成分的大量挥发;由于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脱除水分,也同时脱去了大量香味成分,无法真正使产品做到香味浓郁。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浓香茶油的加工效率提高,香味成分得到良好保留,产品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籽用烘干机将水分烘干到9%左右;
(2)将已经烘干的油茶籽进行炒籽,炒籽要求为完全炒熟,掰开后油茶籽仁大部分呈黄褐色;
(3)将已经完全炒熟的油茶籽,摊开并自然冷却;
(4)将摊凉后的油茶籽,均匀地喷洒软水,堆积吸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茶籽的炒籽中,油茶籽用烘干机将水分烘干到8.5-9.5%。
进一步,优选地,油茶籽用烘干机将水分烘干到8.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茶籽的炒籽中,炒籽温度为140-150℃,时间为30-40min。
进一步,优选地,炒籽温度为148℃,时间为32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炒籽后的处理中,已经完全炒熟的油茶籽,摊开在水磨石地面或者瓷砖地面上自然冷却,摊凉的料层厚度为9-11cm,摊凉时间为5-8min。
进一步,优选地,摊凉的料层厚度为9cm,摊凉时间为6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炒籽后的处理中,将摊凉后的油茶籽,均匀地喷洒软水,喷洒量为原料总量的3%,堆积吸水,吸水时间为3-4小时,待油茶籽表面干燥后,再放置25-35min。
进一步,优选地,吸水时间为3.2小时,待油茶籽表面干燥后,再放置28min。
本发明的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的原理为:采用优质的油茶籽烘干,完全炒熟后,摊凉喷入热水,堆积吸水后,之后再用螺旋榨油机榨油,压榨毛油采用直接过滤后,再进行冬化,抛光过滤,得到浓香油茶籽油。由于过程采用的是完全炒熟并使得茶仁呈黄褐色,再摊凉喷水、堆积吸水,剥壳压榨,不仅使得产品的香味成分得到的有效保留,而且营养成分的损失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用直接过滤,不用水化脱胶工艺,没有了脱除水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采用冬化工艺,脱除固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完全炒熟至茶仁呈黄褐色的方法,再进行摊凉喷水、堆积吸水;不仅解决了浓香茶油压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而且所加工后的油茶籽油香味较未采用本工艺更加浓郁,产品不仅可以用于烹调,也可以直接作为口服液食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浓香营养茶籽油原料预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籽的炒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素基材料保护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 下一篇:冲压油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