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电动交通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7155.5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志东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尹建民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电动 交通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或四轮交通工具,尤其是一种折叠式电动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结构固定不可调节,因此不能进行折叠或改变车体结以减少占用空间,作用有限。而一般具有折叠功能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则结构相对复杂,折叠空间有限,生产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动交通工具,结构简单,折叠方便,能大幅减少占用空间。
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电动交通工具,包括车体、车轮和驱动车轮运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部设置一能相对车体平移伸缩的前车架,所述的前车架上设置一能向下翻转的车把杆,所述的车把杆自身长度可调;所述的车体上设置一能向下翻转车座杆,车座杆上设置车座,所述的车体上正对车把杆和车座杆的位置开有前后向的空腔。下翻车座杆和车把杆后,两者落入前后向的空腔中,减少占用空间。
所述的车体上还设有一个横向空腔,所述的前车架缩进车体,下翻车把杆后,位于车把杆上部的车握杆落入横向空腔内。收缩车把杆后,在收缩前车架,握把杆落入横向空腔中,也能减少占用空间。
所述车把杆上设置中心支座,中心支座的两侧分别铰接车握杆,所述的中心支座上还设置一能限制握杆向下转的旋转翻盖。该结构的设置使车体上无需开设横向空腔,握把杆折叠至车把杆上,车把杆落入前后向空腔中。
所述的车体内设置后车架,所述的后车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支架,两个侧支架之间设置中间支架,所述侧支架和中间支架的中部形成型腔,所述的前车架上形成与型腔相配的多个滑轨。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多组支架和滑轨进行配合,移动伸缩更为稳固,行车更为平稳。
侧支架的内侧形成插入通道,所述中间支架的上部也形成插入通道,所述与侧支架相配的滑轨的内侧设置侧挡条,所述与中间支架相配的滑轨上部设置上挡条。设置侧挡条和上档条能确保配合紧固,防止滑动过程中产生偏移。
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滑动珠,所述中间支架的上部也设置滑动珠。减少滑动损耗。
前车架相对后车架的移动由步进电机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前车架相对后车架的位置,省时省力,也便于精准控制伸缩的位置。
车把杆和车座杆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结构简单,伸缩调节方便。
车体的后部设置一能缩进车体内的储放篮。增大储物空间,不用时藏入车体隐藏。
所述的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的后车轮为两个,设置在车体的两侧;所述的前车轮设置在前车架的中部或者分别设置在前车架的两侧。适用于三轮或四轮车。
本发明结构简单,折叠后便于携带,能有效减少车体占用空间,特别适合折叠后放置在车后备箱中,以备后续的短途自驾骑行,不受交通拥堵的困扰,骑行舒适度高。本发明是针对三轮和四轮电动车开发的产品,特别适合青少年和老年人出行,适用人群范围很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架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握把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3所示的折叠式电动交通工具,包括车体(11)、车轮和驱动车轮运动的电机,车体(11)的前部设置一能相对车体平移伸缩的前车架(1),前车架(1)上设置一能向下翻转的车把杆(16),车把杆(16)自身长度可调;车体(11)上设置一能向下翻转车座杆(13),车座杆(13)上设置车座(14),车体(11)上正对车把杆(16)和车座杆(13)的位置开有前后向的空腔(17)。
车体(2)上还设有一个横向空腔(18),前车架(1)缩进车体(2),下翻车把杆后(16),位于车把杆(16)上部的车握杆(15)落入横向空腔(18)内。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车把杆(16)上设置中心支座(19),中心支座(19)的两侧分别铰接车握杆(15),车握杆的内侧由两个齿轮啮合,中心支座(19)上还设置一能限制握杆向下转的旋转翻盖(20)。
如图2和3所示,车体内设置后车架2,后车架2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支架7,两个侧支架7之间设置中间支架10,侧支架7和中间支架10的中部形成型腔6,所述的前车架1上形成与型腔6相配的多个滑轨3。侧支架7的内侧形成插入通道5,所述中间支架10的上部也形成插入通道5,与侧支架7相配的滑轨3的内侧设置侧挡条4,所述与中间支架10相配的滑轨上部设置上挡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志东,未经范志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1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