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1074.0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1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3D(3 Dimension,三维)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3D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主动式3D眼镜是3D显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3D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应用的比较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厂商的推崇和采用。
主动式3D眼镜包括单膜模式和双膜模式两种。
对于单膜模式的主动式3D眼镜,其镜片上设置有一层偏振膜,适合于环境光影响较大的场景。但对于屏幕炫光比较严重的场景,单膜模式的3D眼镜的3D显示效果比较差。
而对于双膜模式的主动式3D眼镜,其镜片上设置有两层偏振膜,适合于屏幕炫光比较严重的场景。但当环境光成为影响3D显示比较严重的因素时,双膜模式的3D眼镜不再适用当前场景。
相关技术中,不能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环境光的变化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导致3D显示的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3D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不能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环境光的变化选择3D眼镜的工作模式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3D显示的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显示屏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的比较结果;
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大于等于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时,输出应用双膜模式的指令;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小于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时,输出应用单膜模式的指令。
可选的,所述获取终端显示屏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的比较结果,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所述获取终端显示屏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的比较结果,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比较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和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的大小,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
所述获取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包括: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正面的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得到相应的电压值,作为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所述获取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包括:
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得到相应的电压值,作为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可选的,
定时获取所述比较结果;或者,
接收到模式选择的触发指令时获取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还包括:
在输出所述应用双膜模式的指令时,切换3D眼镜处于双膜模式;在输出所述应用单膜模式的指令时,切换所述3D眼镜处于单膜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3D显示的装置,包括:
比较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显示屏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的比较结果;
指令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大于等于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时,输出应用双膜模式的指令;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正面环境光的光强小于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时,输出应用单膜模式的指令。
可选的,所述比较结果获取单元还包括:
结果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所述比较结果获取单元还包括:
光强获取子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和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和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的大小,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
所述光强子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正面的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得到相应的电压值,作为所述正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得到相应的电压值,作为所述背面环境光的光强信号。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定时器,用于定时触发所述比较结果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比较结果;
或者,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模式选择的触发指令时,触发所述比较结果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1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氰废水处理工艺
- 下一篇:制备纳米碳酸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