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OLED器件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3268.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中华;张兆超;李崇;王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58 | 分类号: | C07C211/58;C07D209/88;C07C211/61;C07C209/1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芳香 化合物 合成 及其 oled 器件 应用 | ||
1.一种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以1,3,5-三(芳基胺基)苯基团为主体,其分子结构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A≠B≠C;
通式(1)中,A、B和C均采用通式(2)表示:
通式(2)中,Ar1通过C-N键和通式(1)中的N原子链接,Ar1和Ar2分别为苯、联苯、萘、蒽、菲、咔唑、芴芳香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R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环烷基,n为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通式(3)所示:
通式(3)中,R1、R2、R3分别为苯、联苯、萘、蒽、菲、咔唑、芴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者R1、R2、R3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环烷基;
通式(3)中,其中R1、R2、R3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A、B、C分别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以1-氯-3-溴-5-碘苯和芳香胺类化合物a为原料,甲苯或者二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叔丁醇钠,以醋酸钯和叔丁基磷为催化剂,100~140℃回流反应8~10小时,得到中间体A;
(2)然后将中间体A再和芳香胺类化合物b进行碳氮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B;
(3)中间体B再和4-甲基-N-苯基苯胺、二对甲苯基胺、双(4′-甲基-[1,1′-联苯]-4-基)胺或者其它芳香胺类化合物为原料,进行碳氮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的粗产物;
(4)粗产物通过柱层析、打浆和重结晶手段进行提纯,梯度升华后得到高纯度的白色最终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芳香胺类化合物a为N-(2-萘基)-2-萘胺、二(萘-2-基)胺、双(9-(萘-2-基)-9H-咔唑-3-基)胺或者其它芳香胺类化合物;
所述芳香胺类化合物b为N-苯基苯胺、双(4′-甲基-[1,1′-联苯]-4-基)胺、二(萘-2-基)胺或者其它芳香胺类化合物。
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作为独立的空穴注入材料,单独的空穴传输材料或者空穴注入/传输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32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