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OLED器件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3268.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中华;张兆超;李崇;王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58 | 分类号: | C07C211/58;C07D209/88;C07C211/61;C07C209/1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芳香 化合物 合成 及其 oled 器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体为1,3,5-三(芳基胺基)苯基集团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作为独立的空穴注入材料、独立的空穴传输材料或者空穴注入传输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OLED: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s)器件技术既可以用来制造新型显示产品,也可以用于制作新型照明产品,有望替代现有的液晶显示和荧光灯照明,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当前,OLED显示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获得应用,进一步还将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但是,和实际的产品应用要求相比,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使用寿命等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OLED发光器件犹如三明治的结构,包括电极材料膜层,以及夹在不同电极膜层之间的有机功能材料,各种不同功能材料根据用途相互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OLED发光器件。作为电流器件,当对OLED发光器件的两端电极施加电压,并通过电场作用有机层功能材料膜层中正负电荷,正负电荷进一步在发光层中复合,即产生OLED电致发光。
对于OLED发光器件提高性能的研究包括: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为了实现OLED器件的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从OLED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创新,更需要OLED光电功能材料不断研究和创新,创制出更高性能OLED的功能材料。
应用于OLED器件的OLED光电功能材料从用途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进一步,还可将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分为电子注入传输材料和空穴注入传输材料,还可以将发光材料分为主体发光材料和掺杂材料。为了制作高性能的OLED发光器件,要求各种有机功能材料具备良好的光电特性,譬如,作为电荷传输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高玻璃化转化温度等,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要求材料具有良好双极性,适当的HOMO/LUMO能阶等。
构成OLED器件的OLED光电功能材料膜层至少包括两层以上结构,产业上应用的OLED器件结构,则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等多种膜层,也就是说应用于OLED器件的光电功能材料至少包含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材料类型和搭配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OLED器件搭配而言,所使用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结构器件中的性能表现,也可能完全迥异。
因此,针对当前OLED器件的产业应用要求,以及OLED器件的不同功能膜层,器件的光电特性需求,必须选择更适合,具有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或材料组合,才能实现器件的高效率、长寿命和低电压的综合特性。
就当前OLED显示照明产业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OLED材料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落后于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作为材料企业开发更高性能的有机功能材料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新型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OLED器件上的应用。本发明制作出的OLED器件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能够满足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立足当前OLED显示和照明企业的技术发展需求,提供一种可以提高OLED发光器件性能,以1,3,5-三(芳基胺基)苯基集团为主体化合物的系列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以1,3,5-三(芳基胺基)苯基集团为主体的芳香胺类化合物在OLED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芳香类化合物材料,该化合物以1,3,5-三(芳基胺基)苯基团为主体,其分子结构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A≠B≠C;
通式(1)中,A、B和C均采用通式(2)表示:
通式(2)中,Ar1通过C-N键和通式(1)中的N原子链接,Ar1和Ar2分别为苯、联苯、萘、蒽、菲、咔唑、芴等芳香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R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环烷基,n为整数。
此外,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还可以如通式(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3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