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7244.6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宇;罗俊;佟庆;雷宇;桑红石;张天序;谢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G02F1/29;G01J3/1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一体化 电控液晶 红外面阵 微透镜 平板电极 电隔离层 液晶定向层 微光 芯片 图案化电极层 点阵 光电机械 红外光学 结构耦合 驱控信号 输入端口 液晶夹层 红外波 可执行 上下层 液晶层 电控 成形 调变 光场 孔阵 | ||
1.一种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包括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和驱控信号输入端口,其特征在于,
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为m×n元,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采用液晶夹层结构,且上下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第一基片、第一平板电极层、第一电隔离层、图案化平板电极层、第二电隔离层、第一液晶定向层、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第三电隔离层、第二平板电极层、第二基片;
第一平板电极层和第二平板电极层分别固定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上;
在第一平板电极层上延伸出一根顶面电极引线;
从图案化平板电极层上延伸出一根顶面图案化电极引线;
从第二平板电极层延伸出一根底面电极引线;
顶面电极引线和底面电极引线构成平板/平板电极对,顶面图案化电极引线和底面电极引线构成图案化平板/平板电极对,两个电极对均与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并由驱控信号输入端口加电驱控;
当加载在平板/平板电极对上的电压信号的均方幅度高于加载在图案化平板/平板电极对上的电压信号时,呈现发散微透镜模态;当加载在平板/平板电极对上的电压信号的均方幅度低于加载在图案化平板/平板电极对上的电压信号时,呈现汇聚微透镜模态;
在第一基片的光入射面和第二基片的光出射面上分别制作有第一红外增透膜系和第二红外增透膜系,二者材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其特征在于,红外入射光波进入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后,汇聚或发散模态的液晶微透镜将其离散化为子入射波束阵,各子入射波束与受控电场激励下的液晶分子作用,被汇聚或发散成阵列化透射光场后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还包括芯片壳体;
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设置在芯片壳体内部并与芯片壳体固连,驱控信号输入端口设置在芯片壳体的侧面上;
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的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通过芯片壳体的顶面和底面开窗裸露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液晶定向层和第二液晶定向层均由聚酰亚胺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红外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芯片,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隔离层、第二电隔离层以及第三电隔离层均由SiO2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72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