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大桥桩基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0460.6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房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C04B14/06;C04B20/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牛传凯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桥 桩基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工艺,具体地说是特大桥桩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泵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极易造成堵管与堵泵的状况。跨唐津运河特大桥桩基项目初期堵管事故发生较频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大桥桩基施工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特大桥桩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合理地选择含砂率和确定骨料级配,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预防堵管至关重要;规定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碎石)和1/2.5(鹅卵石);对于高强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含砂率不宜太低,应大于40%,大粒径粗骨料的含量不宜过高。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选择合格的泵送混凝土;不合格的泵送混凝土将加剧泵机的磨损,并导致堵管、爆管等现象的发生;砂浆配合比选择规范:当管道长度小于150m时,用1:2的水泥砂浆;当管道长度大于150m时,用1:1的水泥砂浆,水泥用量太少也会造成堵管;砂浆用量选择规范: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管道内壁;同时,首次泵送时搅拌机、混凝土输送车搅拌罐、料斗都要吸收一部分砂浆,砂浆用量估计不足将导致部分输送管道不能得到足够润滑而导致堵管;正确的砂浆用量应按每200m管道约0.5m3砂浆计算,搅拌机、料斗、混凝土输送车搅拌罐等需0.2m3左右的砂浆;因此,泵送前一定要计算好砂浆的用量;砂浆不足易堵管,砂浆太多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泵车操作规范;泵车各种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堵管现象的发生;现场操作人员在泵送施工中应时刻观察泵送压力表的读数,一旦发现压力表读数突然增大,应立即反泵2~3个行程,再正泵,堵管即可排除;若已经进行了反泵、正泵几个操作循环,仍未排除堵管,应及时拆管清洗,否则,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堵管;泵送时,速度的控制是关键;首次泵送时,由于管道阻力较大,应低速泵送;泵送正常后,可适当提高泵送速度;当出现堵管征兆或某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小时,应适当降低泵送速度,将堵管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依托实际混凝土泵送施工中的堵管事件,按照相关规范在分析堵管事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鉴于堵管的诱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只要从原料的选择到最后泵送浇筑整个过程中各工序的相关人员尽职尽责,消除侥幸心理,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的同时结合实际工况加以灵活运用,就能降低堵管事件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施工步骤第一步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施工步骤第二步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施工步骤第三步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施工步骤第四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13年初在64#主墩浇注混凝土时发生严重堵管事件,致使超过泵管报废,约8m3C40混凝土浪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同时对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结合相关规范,对该次堵管事件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运输砂浆的搅拌车闲置2天,在高温天气下,运料前拌合场没有对罐体干燥内壁进行预湿处理,致使罐壁内粘结的砂浆过多,造成进入泵车喂料口的砂浆不足。
2)初次泵送砂浆量不足,且在达不到砂浆泵送量要求的情况下,泵车操作员及现场人员没及时提出补充砂浆量便开始了泵送混凝土操作。
3)拌合场没有严格按照顺序施工,将砂浆和混凝土的搅拌顺序颠倒,致使先拌出的混凝土在现场停留时间过长。同时,相关人员没有对第一次运输混凝土车辆的罐壁进行必须的预湿处理。
4)实验室人员没有配合好拌合场的人员加强对配料的控制,致使第一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不合适,且初凝太决,不符合泵送混凝土的要求。
5)实验人员不能灵活根据材料性质变化、气温、混凝土运距及停顿时间等变化因素在规定范围内适时、适度调整混凝土各项性能以提高其可泵性,致使混凝土堵管几率增加。
根据原因分析,对泵送混凝土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减少了堵管现象的产生,具体措施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0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耳具有凹形空腔的陶瓷烹调容器
- 下一篇:一种座椅扶手用升降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