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3489.X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2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龙;宋强;李辉;张肖艳;朱建辉;李婷;王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7/14 | 分类号: | C04B7/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钾 激发 矿渣 混凝土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aO,SiO2,Al2O3构成,并可在碱性环境中形成硅(铝)氧四面体网络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凝胶结构与传统硅酸盐水泥成分和水化凝胶产物结构相似。这种材料的生产无需煅烧,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效果十分突出,是传统硅酸盐水泥潜在的替代材料。但是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相似,其在服役结束后仍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影响其工程化应用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通过调整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使得其混凝土整体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成分相同或接近,等到该混凝土服役结束拆除后,再将其煅烧为新的胶凝材料,该工艺可以使得拆除后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控制方便,便于工业化应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测定混凝土用细骨料、粗骨料和碱激发所用矿渣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配料计算,不计入烧失量的情况下,使得粗、细骨料和矿渣三种固体混合料中的(CaO+MgO):(SiO2+Al2O3)大于1.5且小于2.4,确定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和矿渣的质量比例;
步骤二,符合步骤一中化学组成的粗、细骨料和磨细矿渣粉,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
步骤三,该混凝土在服役结束后,将其破碎、粉磨为粒径小于80微米的粉体,再将其置于煅烧设备中在1450℃-1500℃下煅烧并快速冷却,煅烧后的材料再经过破碎、粉磨至80微米以下,即得到新的胶凝材料,从而使得矿渣和粗细骨料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重复利用。
所述细骨料为砂子,粒径小于5mm;所述粗骨料为石子,粒径大于5mm。
如果石子与砂子的质量比例大于2.0,则将部分石子破碎成为机制砂,以确保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比例介于1.5-2.0之间。
与传统建筑垃圾处置通用的填埋或者用作再生骨料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碱激发混凝土建筑垃圾作为生产胶凝材料的原料的方法。使用本技术实现了碱激发混凝土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石灰石资源。同时,上述工艺在混凝土配制,废弃混凝土破碎、粉磨,二次煅烧等方面都是成熟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验配比原料在五元相图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首先测定配制混凝土所用砂子(即细骨料)、石子(即粗骨料)和矿渣的化学成分,常规情况下,其成分(质量百分数)指标如下:
砂子:1-2%的烧失量,2-5%的CaO,60-80%的SiO2,10-15%的Al2O3,2-4%的Fe2O3,0-2%的MgO,1-6%的R2O,和余量杂质;
石子:20-35%的烧失量,30-40%的CaO,10-20%的SiO2,1-3%的Al2O3,0-2%的Fe2O3,2-18%的MgO,0-1.5%的R2O,和余量杂质;
矿渣:1-2%的烧失量,40-65%的CaO,15-25%的SiO2,1-5%的Al2O3,1-8%的Fe2O3,1-8%的MgO,0-2%的R2O,和余量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园林废弃物的再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飞溅、防霜多功能复合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