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4416.2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蔡斌;周丹;宁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6 | 分类号: | F02M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 代理人: | 李韬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天然气 汽化 系统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液化天然气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液化天然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LNG新能源客车(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客车)技术正日新月异,它具有体积较小,续驶里程长的优点,续驶里程是CNG客车(使用气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客车)的3倍,基本达到燃油发动机的水平,从而LNG新能源客车的使用范围也得到拓展,可以应用在公路客运和旅游市场。常温常压下的1立方米的天然气的行驶里程约等于1升柴(汽)油,商用客车使用LNG较使用柴油的燃料成本节省33.3%。在同样的续驶里程的情况下,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相对于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可有效减小客车的重量。
请参见图1,一种现有的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包括液化气瓶12、液态管13、汽化器14、气态管15、热媒管16及天然气发动机17。液化天然气保存在液化气瓶12中,液化气瓶12为真空绝热罐体,液化天然气的温度通常在-162℃左右,需要汽化后,供天然气发动机17使用。液化气瓶12通过液态管13与汽化器14连接,液化气瓶12内的液化气通过汽化器14汽化后经由气态管15输送至天然气发动机17。热媒管16通过汽化器14内部,热媒(例如为天然气发动机17提供的循环热水)经热媒管16通过天然气发动机17加热后流入汽化器14与液化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由液化气瓶12流出的液体天然气汽化。
天然气发动机17要求进入其内的汽化气的温度恒定,然而,在现有的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中,进入天然气发动机17的汽化气的汽化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当夏季环境温度高时,进入天然气发动机17的汽化气的汽化温度也会升高,汽化气的密度变小,一定时间进入天然气发动机17的汽化气的用量减少,影响天然气发动机17的燃烧效率。当冬季环境温度低,天然气发动机17提供的热水循环,不足以平衡液化天然气汽化时吸取的热能时,进入天然气发动机17的汽化气的汽化温度也会降低,甚至出现不能汽化的问题,影响液化用气设备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及一种汽车,具有可将汽化器输出的天然气汽化气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优点。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其包括液化气瓶、汽化器、热媒管及用气设备,所述液化气瓶与所述汽化器连通,所述热媒管穿过所述汽化器内部,所述汽化器与所述用气设备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流量调节阀,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汽化器输出的天然气汽化气的温度并告知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热媒管上,用以接受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并调节所述热媒管内热媒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用气设备连通,以冷却用气设备内的热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第一散热管、泵及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及所述第二散热管均连接于所述散热箱和所述用气设备之间,所述泵配置于所述用气设备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化器上设有汽化器进口、汽化器出口、热媒管入口及热媒管出口,所述汽化器进口与所述液化气瓶连通,所述汽化器出口与所述用气设备连通,所述热媒管由所述热媒管入口穿入所述汽化器,由所述热媒管出口穿出所述汽化器,且所述汽化器进口和所述热媒管出口相邻,所述汽化器出口和所述热媒管入口相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化器输出的天然气汽化气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阀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阀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值为60摄氏度,所述第二阀值为40摄氏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气设备为天然气发动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还包括气态管,所述气态管连接于所述汽化器和所述用气设备之间,且所述气态管上还设置有调压阀、缓冲罐及燃气滤清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液化天然气汽化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4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机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气体增压效果的低温液体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