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7395.X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姚刚;孟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拉 钢索 位移 传动 关节点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推拉钢索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为保证传动比的均匀性及高分辨率,同时为保证操纵力的均匀性及左右极限摆角相等,球关节点位置的确定尤为重要。传统设计方法一般在连接摇臂关闭与打开端的直线上、或者在弧度中点处垂直于半径的直线上布置球关节点,这些方法一般顾此失彼,不但复杂繁琐,而且没有同时兼顾所有设计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同时兼顾所有设计要求,又简单方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该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确定摇臂理论参数,包括半径R、理论开位置1、理论关位置2、理论转动角度3、理论弧线4等;
步骤b:考虑到发动机自身制造公差及发动机安装位置公差等因素,将摇臂理论开位置1和理论关位置2分别外扩角度β'。确定摇臂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开位置5、设计关位置6、设计转动角度7、设计弧线8等;
步骤c:取设计弧线8的中点9;连接设计弧线8的两端点10和11,并取其线段中点12;
步骤d:连接步骤c获得的中点9与中点12,并取其线段中点13;
步骤e:连接步骤d获得的中点13与设计弧线8的端点10,其反向延长线13-10-14即为球关节点14所在位置线;
步骤f:为保证传动比的均匀性及高分辨率,在空间满足的前提下,在反向延长线13-10-14上取使线段10-14最长的点14,点14即为确定的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的球关节点位置;
步骤g:极限开位置14-11与极限关位置14-10长度差即为设计行程Δ,考虑到钢索推拉时的空行程、公差与变形等因素,推拉钢索自身行程S必须大于此设计行程Δ;
步骤h:为保证操纵力的均匀性及左右极限摆角相等,将线段14-11与切线14-15之间夹角θ的角平分线17定为固定卡16设计轴线,则左右极限摆角均为θ/2。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确定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位置的方法,实现简单,快捷方便,既能保证传动比的均匀性及高分辨率,又能保证操纵力的均匀性及左右极限摆角相等,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发动机自身制造公差、发动机安装位置公差、钢索推拉时的空行程、公差与变形等因素,已经应用于我院某型飞机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原理图;
其中:1为理论开位置;2为理论关位置;3为理论转动角度;4为理论弧线;5为设计开位置;6为设计关位置;7为设计转动角度;8为设计弧线;9为设计弧线8的中点;10和11为设计弧线8的两端点;12为线段10-11的中点;13为线段9-12的中点;14为球关节点位置;16为固定卡;17为线段14-11与切线14-15的角平分线,同时也为固定卡16的设计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确定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位置的方法,考虑到发动机自身制造公差及发动机安装位置公差等因素,将摇臂理论开位置1和理论关位置2分别外扩角度β';为保证传动比的均匀性及高分辨率,在空间满足的前提下,在反向延长线13-10-14上取使线段10-14最长的点14;考虑到钢索推拉时的空行程、公差与变形等因素,推拉钢索自身行程S必须大于设计行程Δ;为保证操纵力的均匀性及左右极限摆角相等,将线段14-11与切线14-15之间夹角θ的角平分线17定为固定卡16的设计轴线。
下面以某型飞机动力装置操纵系统为例,详细描述确定推拉钢索线位移与角位移传动时球关节点位置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确定摇臂理论参数,包括半径R=50.8mm、理论开位置1、理论关位置2、理论转动角度3为72°、理论弧线4等;
步骤b:考虑到发动机自身制造公差及发动机安装位置公差等因素,将摇臂理论开位置1和理论关位置2分别外扩角度β'=1°,则设计转动角度7为74°。确定摇臂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开位置5、设计关位置6、设计弧线8等;
步骤c:取设计弧线8的中点9;连接设计弧线8的两端点10和11,并取其线段中点12;
步骤d:连接步骤c获得的中点9与中点12,并取其线段中点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3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LED应急灯
- 下一篇:一种双发涡桨飞机供输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