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5489.1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4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联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联江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0K17/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5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底盘 车架 体式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驾乘室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一切动力和传动驱动系统都设置紧固连于车架上,而其中由发动机至驱动轮整个主系统重量约占整车总重量的1/3左右,由于发动机至驱动系统都设置在车架上,由车架支撑发动机系统重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猛烈碰撞后汽车自身的惯性会对汽车造成很大的破坏,发动机至驱动系统重量无疑大大地增加了车架遇到碰撞时所产生的惯性,增加汽车变形程度导致车上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至驱动系统重量增加车架碰撞的惯性,增加汽车变形程度导致车上人员受伤甚至死亡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其中,包括车架和动力底盘两大部份,所述车架部分的前底部设置有2个转向支承轮胎,驾乘室设置在车架内;所述动力底盘部分包括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之间连接有多根定位钢条,多根定位钢条形成容纳腔,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固定在容纳腔内;所述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的外侧面分别设置驱动轮胎;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承托式弹簧减震器,承托式弹簧减震器底端与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固定连接,顶端以承托方式支撑车架;所述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各设置有一条高低阶梯状推拉杆,高低阶梯状推拉杆分别与车架铰接连接,所述高低阶梯状推拉杆与车架的铰接点高于左固定轴头、右固定轴头上驱动轮胎的轴承中心点;所述动力底盘后端部设置有至少2块孤形摩擦片;所述动力底盘设置于整车的后底部;所述高低阶梯状推拉杆与车架之间的活动铰接点就是动力底盘和车架两大部份的分体点: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的弹簧减震器承托车架上车身的重量,动力底盘容纳腔内的发动机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传动半轴来驱动两侧驱动轮胎,由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的高低阶梯状推拉杆推动整个车架前进;因为车架与高低阶梯状推拉杆是活动旋转铰接的,车架的重量不会作用在高低阶梯状推拉杆上,高低阶梯状推拉杆只起传递力的作用,传递动力底盘输出到车架的驱动力和刹车时驱动轮胎与地面摩擦从而传递到车架阻止整车前进的力;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的承托式弹簧减震器与车架之间是上下承托接触的,弹簧减震器只能承托车架重量,不会对车架产生推拉力;当汽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障碍物使整车的行驶速度由正常行驶瞬间减低接近为0,可想而知,加速度是非常大的,汽车的惯性前冲形成撞击,由F=ma可以知道,车身的重量越大撞击力越大,传统车辆的各系统结构重量全部都由车架支撑,由于惯性,整车的全部重量都会形成撞击力撞到障碍物上,反作用力也会作用到汽车上,导致障碍物和车辆自身损坏严重;而本发明中,动力底盘与车架分离,使车架的重量减少,发生碰撞时车架本身所受到的撞击力减少;而且由于高低阶梯状推拉杆与车架铰接点高于动力底盘的重心,铰接点与动力底盘的重心不一致,动力底盘由于惯性所产生的撞击力驱使高低阶梯状推拉杆以车架上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动力底盘随之旋转,使动力底盘由于惯性所产生的撞击力以力矩形式卸掉,使约占整车重1/3的动力底盘由于惯性所产生的撞击力不能传递到车架上,使车架撞击力相对减少;当动力底盘跟随高低阶梯状推拉杆向下旋转一定角度时,设置在动力底盘后端部的摩擦片与地面摩擦以阻止动力底盘的惯性前冲,减少二次撞击,同时摩擦片也对动力底盘内的发动机及传动系统起保护作用。
所述的动力底盘与车架分体式乘用汽车,其中,所述定位钢条设置4根,4根定位钢条都设置在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之间,其中两根定位钢条设置在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的上部,另外两根定位钢条设置在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的下部,上部的两根定位钢条置于下部的两根定位钢条的上面;所述4根定位钢条的两端设置有螺丝螺纹;上面两根定位钢条的端部分别都套入固定螺母、强力弹簧后,穿过设置在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的连接孔,再在两定位钢条末端拧上锁紧螺母固定;下面两根定位钢条的端部分别都套入固定螺母后,穿过设置在左固定轴头和右固定轴头上的连接孔,再在两定位钢条末端套入强力弹簧、拧上锁紧螺母固定;4条定位钢条两端的内外螺母及强力弹簧都可以有限度移位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联江,未经朱联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5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