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乡村-城市变迁指数的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8382.2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田莉;李永浮;姚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乡村 城市 变迁 指数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区域的城乡差异和村镇发展分类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评价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过程中乡村-城市变迁指数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市辖区和辖县,以此构成“城市-区域”空间关系。近年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郊县的城镇化发展,也通过“县(市)改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手段不断扩大城市辖区范围,由此引起这些大中城市与其周边郊县的地域范围变化和城乡发展水平的强烈对比,自然引起全市域范围内乡村向城市的快速转变过程。有必要构建一个能够反映此强烈变化过程的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检索可知,有关乡村-城市变迁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评价的研究成果十分稀少。在已有城市化文献中,主要分为乡城市化研究和乡村性研究。这些成果尚有许多缺点和弊端,例如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评价方法有自身缺陷等,这些都有待补充和完善。
总体上,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县域单元进行多指标的统计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乡村性或城镇化水平高低。但是,很少有基于地级市空间单元进行乡村-城市变迁研究;研究中所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和缺点,针对研究目标可以选用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投影寻踪分类(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ing,PPC)法,是Friedman和Turkey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既可作探索性分析,又可作确定性分析的聚类和分类分析方法。所谓投影实质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数据特征和最能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最优投影方向。PPC法是一种可用于高维数据分析的、有效的除维技术,适用于高维、非线性、非正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率高,已经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灾情评估、工业经济、企业竞争力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当今以大中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城市区域发展研究的主流思想和前沿领域。因此,未来我国地级市的乡村-城乡变迁研究,应当在“城市-区域”理论指导下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研究,为我国区域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乡村-城市变迁指数的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过程中城市-乡村整体性变迁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确定研究区域――这是由多个地级市组成的城市群。依据每个地级市行政区划现状,从全市域中划出市辖区来表征城市地域类型;而全市域中含有广大农村,可近似表征乡村地域类型。这样,就把每个地级市划分成为建立“全市域/市辖区”两部分地域单元。
(2)确定研究时期――这是由起点T1和终点T2两个年份所确定的变化时段。这个研究区域内的“乡村-城市”变迁就在这个时段内发生。
(3)确定地级市的“乡村-城市”变迁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每个地级市采集T1和T2两个年份的各项指标数据,进入数据库。
(4)对地级市的各评价指标的原始矩阵进行投影寻踪分类计算。
(5)根据求出的各地级市“乡村-城市”变迁的投影值,按由大到小排序,对地级市进行统一评价。
本发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我国地级市的乡村-城市变迁过程与特征开展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用前景较广。
一种乡村-城市变迁指数的评价方法,其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区域――这是由多个地级市组成的城市群。依据每个地级市行政区划现状,从全市域中划出市辖区来表征城市地域类型;而全市域中含有广大农村,可近似表征乡村地域类型。这样,就把每个地级市划分成为建立“全市域/市辖区”两部分地域单元。
(2)确定研究时期――这是由起点T1和终点T2两个年份所确定的变化时段。这个研究区域内的“乡村-城市”变迁就在这个时段内发生。
(3)确定地级市的“乡村-城市”变迁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每个地级市采集T1和T2两个年份的各项指标数据,进入数据库。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地级市“乡村-城市”变迁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统计数据可获得情况,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8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