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主被动双靶向金纳米棒制备方法及其肿瘤诊断治疗一体化的新途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8716.X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8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顾申;张付雷;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16 | 分类号: | A61K49/16;A61K31/704;A61K47/02;A61K47/42;A61K47/34;A61K47/1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被动 靶向 纳米 制备 方法 及其 肿瘤 诊断 治疗 一体化 新途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新型主被动双靶向金纳米棒制备方法及其诊断治疗肿瘤一体化的新途径。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由于其尺寸等特性因此能够渗透到膜细胞中,并沿神经细胞突触、血管和淋巴血管等进行传播,与此同时,某些特殊的纳米颗粒可以选择性地积累在不同的细胞和一定的细胞结构中[Gu G, Gao X, Hu Q, et a1.The influence of the penetrating peptide iRGD on the effect of paclitaxel-loaded MT1-AF7p-conjugated nanoparticles on glioma cells. Biomaterials. 2013 Jul;34(21):5138-48]。纳米颗粒的强渗透性不仅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有效性,某些金属纳米颗粒还在医学造影成像中有着良好的作用[Lin J, Alexander-Katz A et a1. Cell membranes open doors for cationic nanoparticles/biomolecules: insights into uptake kinetics. ACS Nano. 2013 Dec 23;7(12):10799-808.]。纳米颗粒(nanoparticle)的结构组成和粒径尺寸与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性能有着重要的联系。纳米金由于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亲和性在因此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Ludwig,C.; Wagner, R. Virus-like particles-universal molecular toolboxes. Curr. Opin. Biotechnol.2007, 18 (6), 537-545.],由于金属纳米颗粒优秀的磁力学和光学特性,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诊断成像和治疗中[SunY G,Mayers B,Xia Y N.et a1.Metal nanostructures with hollow interiors[J].AdvMater,2003,15(7-8):641;Arnida,Malugin A.Ghandehari H et a1.Cellular uptake and toxicity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A comparativestudy of rods and spheres[J].J Appl Toxico,2010,30(3).212]。虽然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诸多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棒的靶向性还是存在不足。
基于金纳米粒子超顺磁性,赋予了该纳米载体可视化特性,通过MRI显像,不仅无创实时追踪纳米载体分布吸收,而且实现乳腺癌病灶预警。
基于纳米金棒针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和自身良好的光热转换效应,在此我们设想如果把纳米金棒作为药物联接的复合载体应用于药物运输(drug delivery system)中,既可以增强其靶向作用又可结合光热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8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