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及保温隔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12847.5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6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高顺利;白丽萍;冯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0 | 分类号: | F16L59/10;F16L5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燃气 管道 保温 隔热 结构 方法 | ||
1.一种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包括一组埋设在土壤中的热力管道及与其相互平行或垂直交叉铺设的输送燃气介质的聚乙烯燃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在聚乙烯燃气管道上包覆一保温管壳;该保温管壳至少覆盖聚乙烯燃气管道朝向热力管道的一半侧。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壳长度方向由两节以上的单元体保温管壳相互拼接而成;每个单元体保温管壳是由一个或两个半体、或三个以上的小半体保温管壳对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单元体保温管壳间及所述单元体中两两对接的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间各自独立采用榫卯接合,或采用一体结合式榫卯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单元体保温管壳间及所述单元体中两两对接的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间采用一体结合式榫卯接合时,所述各单元体中的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的一长向对接端面上开有卯眼,另一长向对接端面上带有榫头,该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的一侧端面上开有卯眼,另一侧端面上带有榫头,所述的两卯眼联通,所述两榫头联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一组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相互垂直交叉铺设时,所述聚乙烯燃气管道上包覆的保温管壳的段长至少是自热力管线各两端管壁向外延伸1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如下特征之一:
1)在保温管壳的外围包裹有一冷缠带层;
2)在保温管壳两端头加有热缩防水帽;
3)在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加设一道保温隔热护板;
4)所述保温管壳的厚度至少为20mm;其50℃状态下的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33W/(m·K)的闭孔结构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加设的保温隔热护板采用平板或带弧度板;
该保温隔热护板采用平板时,该平板的位置距聚乙烯燃气管道管外壁的距离为0~0.2m;
该保温隔热护板采用带弧度板时:
若该带弧度板的凹面指向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时,采用圆弧形板,该圆弧形板板内壁的中点距聚乙烯燃气管道管外壁的距离为0~0.2m;
若该带弧度板的凹面指向所述的热力管道时,该带弧度板板内壁的中点位于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正中心位置的±0.1m区域内;所述的带弧度板采用圆弧形板或是平弧组合式板,其中,所述平弧组合式板是由中间平板段和两边圆弧板段组合形成的围板。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所述的保温隔热结构实现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方法,包括已埋设在土壤中的一组热力管道;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预先制作所述的保温管壳:先用模具制出一组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每个半体或小半体的保温管壳各长向、径向的两端头上均带有用于榫卯结合的榫头或卯眼;
在埋设聚乙烯燃气管道之前或后,将一组半体或小半体保温管壳相互对接以直接对聚乙烯燃气管道进行包覆,在长度方向再连续拼接,最终在聚乙烯燃气管道本体上形成保温管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覆完成后,在保温管壳外缠冷缠胶带,或在保温管壳两端再加用于进行防护的热缩防水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保温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且距聚乙烯燃气管道管外壁的距离0~0.2m处,再附加设立一道平板式的保温隔热护板;
或,在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且距聚乙烯燃气管道管外壁的距离0~0.2m处,再附加设立一道圆弧形板式的保温隔热护板,让圆弧形板的凹面指向聚乙烯燃气管道;
亦或,在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且位于正中心位置的±0.1m区域内,再附加设立一道圆弧形板或平弧组合式板,让该圆弧形板或平弧组合式板的凹面指向热力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28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低压页岩气的供气结构
- 下一篇:助力式波纹膨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