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溴-5-氟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19108.9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1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清;仲汉根;顾国梁;季自华;季红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13 | 分类号: | C07C25/13;C07C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吕鹏涛 |
地址: | 22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三氟 甲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医药及农药中间体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2-溴-5-氟三氟甲苯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目前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国内有几篇专利,但国外未见合成该产品的文献报道。国内申请的专利制备方法主要有:1.以间氟三氟甲苯为原料,利用特殊的溴化试剂1,3-二溴-2,4-咪唑二酮一步溴化得到2-溴-5-氟三氟甲苯。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收率高,且步骤简单,缺点是溴化试剂不容易得到,国内供应的很少,非大众化学品;2.专利文件201210457938.7中,介绍以间氟三氟甲苯为原料,采用先硝化,再经过还原,最后经过重氮化,溴化的方法来合成2-溴-5-氟三氟甲苯,该方法合成步骤较多,成本高,三废量很大,处理费用很高,对环境不友好。本发明开发的2-溴-5-氟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有别于现有公开的合成技术和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开发出一条易于工业化、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收率和产品含量较高、新的2-溴-5-氟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2-溴-5-氟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硫酸与间氟三氟甲苯混合,其中间氟三氟甲苯与硫酸摩尔比为1.0:1.0~15.0;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温度0~80℃下加入溴酸盐进行反应,得到2-溴-5-氟三氟甲苯;其中间氟三氟甲苯与溴酸盐摩尔比为1.0:1.0~2.0。
以部分溴酸盐为例,本发明的2-溴-5-氟三氟甲苯的制备反应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反应中所选择使用的硫酸质量浓度为30~90%,优选浓度60~80%。
本发明的反应中,溴酸盐可以选择溴酸金属盐或铵盐,合适的溴酸金属盐可选择溴酸钾、溴酸钠、溴酸钙及溴酸铝等,优选:溴酸钾或溴酸钠。
在本法中,步骤(1)中硫酸与间氟三氟甲苯混合的温度优选在30℃以下;反应步骤(2)中,间氟三氟甲苯与硫酸的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0~80℃,为提高反应效率,优选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5~55℃,进一步优选30~50℃,最优选30~40℃。
上述反应中,优选间氟三氟甲苯与溴酸盐摩尔比为1.0:1.2~1.5。特别是当选择溴酸钾或溴酸钠时,间氟三氟甲苯与溴酸钾或溴酸钠摩尔当量比优选比例为1.0:1.2~1.5。
间氟三氟甲苯与硫酸摩尔当量比为1.0:1.0~15.0,为更好的提高收率,优选摩尔当量比1.0:5.0~11.0,进一步优选1.0:5.0~10.0。
本发明中的溴酸盐可缓慢加入反应,以利于反应的有效顺序进行。
本发明的投料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依次是先投硫酸、间氟三氟甲苯及溴酸盐。如硫酸、间氟三氟甲苯及溴酸盐同时投料,会造成溴酸盐剧烈分解,引起爆炸,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在制得2-溴-5-氟三氟甲苯粗品后,可选择常见的工艺方法进行提纯处理,制得2-溴-5-氟三氟甲苯成品。一种后处理方法为:反应后(即制得2-溴-5-氟三氟甲苯粗品后)经过淬灭、萃取及亚硫酸钠洗涤,再用碱洗后脱溶,精馏收集158~162℃/760mmHg馏分,即得2-溴-5-氟三氟甲苯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也采用间氟三氟甲苯为原料,避开文献采用特殊且不易购买到的溴化试剂直接溴化与合成步骤多且三废量大的重氮化方法,采用市场易购且价格低廉的溴酸盐直接溴化的方法。
本发明反应步骤少,只有一步反应,操作简便,反应定位准确,反应收率高,产品容易提纯,本发明的反应收率可达90.0%以上,纯度99.0%以上。本发明所用的原料易购且价格低廉,因此制得的2-溴-5-氟三氟甲苯更具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9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