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产品模组的基板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8003.X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1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产品 模组 固定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应用在汽车电子组件上。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产品模组的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基板通过6个固定柱及螺钉固定在壳体上,其固定部件数量多,费用高,且型材需要进行机加工螺钉孔,增加费用。且部件多,组装繁琐,用时长。上下壳体不仅组装程序繁琐,且稳定性及强度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固定结构。它改变了整体结构,减少了连接部件,缩短了组装工艺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产品模组的基板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和基板,所述壳体为一整体框型结构,沿壳体两内侧边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基板两端置于卡槽内,且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各端预设有焊盘,基板通过壳体切削焊盘的焊锡所形成的平面与壳体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焊盘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各端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与壳体卡槽为间隙配合,间隙大小0.2~0.3mm。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焊盘为二或三个,分置于基板的上下两面,其高度比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槽配合间隙高出0.1~0.2mm;三个时,其中间焊盘位于基板反面。
本发明中基板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一体化的壳体两对称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卡槽,用来安装基板;
(2)在基板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两端预加工有焊盘,焊盘高度为0.2-0.3mm,与壳体过盈配合间隙大小为0.1-0.2mm;
(3)将基板插入壳体的卡槽中,焊盘顶部被壳体切掉,与壳体形成紧配合,从而将基板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锡焊盘的硬度容易变形、组装方便,又可以提供支撑基板的强度。
2.本发明加工方便,在基板贴片过程中同时预加工出所需要的焊盘,不需要额外的工序。
3.本发明焊盘与基板贴合强度稿,焊盘不会从基板上脱落。
4.本发明使用到的部件数量大幅减少,减少材料成本,避免壳体的机加工,减少组装时间,改善了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基板与壳体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基板,3.焊盘,4.卡槽,5.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壳体1和基板2,所述壳体1为一整体框型结构,沿壳体1两侧边对称设置有卡槽4,所述基板2的中间预设有焊盘3,基板2两端置于卡槽4内,通过焊盘3的焊锡变形与壳体1紧密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基板2与壳体端盖连接的两端也使用本发明结构固定,或通过壳体1两端端盖5上的现有普通卡槽结构进行固定。
所述基板2与壳体卡槽4为间隙配合,间隙大小0.2mm。
所述基板2与卡槽4配合的各端的焊盘3均为三个,分置于基板2的上下两面,其中间焊盘3位于基板反面,焊盘3的高度为0.3mm-0.4mm之间任一高度。利用焊锡可以变形的特性,插入时焊盘头部被壳体挤变形,插入后保证紧密接触。
所述壳体卡槽4卡接的宽度w为2.5mm或以上,所述焊盘3距离基板2与卡槽4配合的各边缘的距离小于或等于W。
本发明基板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一体化的壳体1两对称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卡槽4,用来安装基板2;
(2)在基板2上与所述卡槽4配合的两端预加工有焊盘3,焊盘3高度为0.2-0.3mm,与壳体1过盈配合间隙大小为0.1-0.2mm;
(3)将基板2插入壳体1的卡槽4中,焊盘3顶部被壳体1切掉,与壳体1形成紧配合;
(4)将壳体1两端盖5固定到壳体1上。
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基板2与壳体卡槽4为间隙配合,间隙大小0.3mm。所述基板2的焊盘2为两个,分置于基板2的上下两面,焊盘3高度为0.4mm-0.5mm之间任一高度。
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基板2与壳体卡槽4为间隙配合,间隙大小0.25mm。所述基板2的焊盘3为三个,分置于基板2的上下两面,其中间焊盘3位于基板反面,焊盘3高度为0.35mm-0.45mm之间任一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8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