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黍子增殖礁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3335.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9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宇;徐智广;刘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黍子 增殖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黍子增殖礁及使用方法,属于海藻增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隶属于马尾藻科,马尾藻属,属于多年生的大型褐藻,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海和渤海沿岸。藻体长度一般在1m以上,大的藻体可达2m左右。藻体在叶片和枝端生有大量的气囊,可以从海底向海面漂浮生长,往往在风浪较小的內湾和浅海区的海底岩礁上形成较大的藻场,其主要作用可以作为稚参培育饲料、提取褐藻胶的原料和海洋修复工具藻种。
海黍子增殖藻礁目前多采用混凝土构件,有利于固定于潮下带,但是在采苗时也使用混凝土构件的碱性物质容易影响藻体幼苗的生长,往往需要长时间处理,并且过于笨重,在搬运时不便。另外,藻礁一般是永久固定于增殖地点,造成维护管理不方便,尤其是海黍子生长生态位在潮下带,要定期清除杂藻及动物的影响,只有长时间潜水维护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黍子增殖礁及使用方法,本增殖礁除了礁体的基部,附苗部分为轻质材料,并且可拆卸,有利于藻体维护,在使用时避免了常规藻礁投礁过程中对藻体的破坏,并且基体投放后,藻礁其余部分可重复使用,提高了利用效率和节省了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黍子增殖礁,包括一个呈空心圆顶型的增殖礁基体,空心结构有利于基体适应海底凹凸不平的环境,基体呈圆顶型、表面是光滑的,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杂藻的附着;所述的增殖礁基体的底部略带角度的穿插有三根支架,三根支架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卡在海底;所述的增殖礁基体的边缘中部穿插有10-15根固定架,增殖礁基体的顶部平铺有70股的维尼纶网帘,维尼纶网帘的边缘挂在固定架上、平展拉紧后用扎带或系绳系住。
上述的海黍子增殖礁还具有用来附着海黍子幼苗的幼苗采苗器,幼苗采苗器用扎带或系绳系在维尼纶网帘上;所述的幼苗采苗器为聚乙烯圆盘,圆盘直径25-30cm、厚度0.4-0.6mm;圆盘附苗用的凸面用毛刷刷粗糙,周围用打孔机钻6-8个、直径0.5-0.8mm的小孔。
上述的增殖礁基体的材质为工程用的混凝土和碳酸盐水泥,其重量比为10:1;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钢筋被腐蚀,工程用的普通混凝土通常呈强碱性、pH在12以上,在混凝土中添加碳酸盐水泥的目的是使增殖礁的pH呈中性,防止基体长期浸泡在海域中放散碱性物质,碱性物质会对海黍子幼苗和养殖海区水环境造成危害。
上述的增殖礁基体的规格为:直径1.8-2m,边缘厚度20-25cm,整体高度40-50cm,重量250-300kg,这种规格的基体机能满足抗风浪的要求,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
上述的支架和固定架的材质为废旧的钢筋,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合理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支架可以将整个增殖礁固定于海底,其长度为30-40cm;固定架的作用在于固定维尼纶网帘,长度为8-10cm。
上述的维尼纶网帘,网帘孔的规格为15-20cm×15-20cm,网孔过小容易蔓生杂藻,过大不利于有幼苗的圆盘固定。
上述的支架穿插的角度为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海黍子增殖礁进行人工育苗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制作增殖礁基体及安放支架、固定架:按照建筑、工程领域制作空心圆顶的方法,将宽度20-25cm的多个木板垂直围成圆形、木板之间由水平连接构件连接,制备一个直径1.8m、高20cm的模具;然后向模具内填充礁体材料形成增殖礁基体,礁体材料为重量比为10:1的混凝土和碳酸盐水泥;在增殖礁基体边缘中部插入10-15根固定架,固定架头部露出8-10cm;在增殖礁基体底部等距插入3根支架,支架插入的角度为15°;制作好后,放置1个月,经常泼水,使其凝固结实;
(2)海黍子附苗:将幼苗采苗器附苗用的凸面用毛刷刷粗糙,周围用打孔机钻6-8个、直径0.5-0.8mm的小孔;在室内对幼苗采苗器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浸泡消毒后将其放入海黍子育苗池中采附幼孢子体;附苗过程中,室内采用半流水方式培育,培育18-22天、苗种长到0.5-0.8cm时进行海上增殖;
(3)投放前处理:用海水浸湿的湿布覆盖附有幼苗的幼苗采苗器,在早晨或傍晚将幼苗采苗器和增殖礁各部件运送增殖海域的岸边;将维尼纶网帘的边缘挂在固定架上、平展拉紧后用扎带或系绳系住;将幼苗采苗器用扎带或系绳系在维尼纶网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3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粳稻剪颖授粉种子成苗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式海藻增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