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式引轮体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6532.4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艾华杰;赵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4 | 分类号: | B62D5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700 湖南省常德市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式引轮体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式引轮体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挖掘机、推土机、坦克等设备中行走机构中使用的引导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履带式挖掘机、推土机、坦克其行走机构一般包括底盘及设于底盘上的履带总成、支重轮、引导轮、托链轮、驱动齿圈(驱动齿块)等。公知的引导轮一般采用铸造方式制得,而现有的铸造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大多会有缩松、气孔、力学性能不高,而且一些工艺过程还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废品率高,污染环境,能耗高等缺点。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式引轮体生产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其力学性能,避免产品出现缩松、气孔等缺陷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避免能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焊接工艺过程能够人为的控制与掌握。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焊接式引轮体,包括轮面、轮毂和支撑腹板,所述轮面通过支撑腹板与轮毂连接,支撑腹板呈对称式焊接在轮面与轮毂之间,所述轮面上设置有凸肩,所述轮毂的中间开有固定轴孔,支撑腹板与轮毂两两之间设有定位的止口,以方便焊接时的定位,所述支撑腹板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向外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固定轴孔的中部开有储油槽。通过开设储油槽储油用以改善引导轮运行时的润滑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轮毂上开有一个以上的浮封环槽。在轮毂上开有浮封环槽用以安装浮封环。优选的,浮封环槽数为四 个,对称设置。
上述焊接式引轮体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将定量的钢坯置于加热炉中加热至1100℃~1300℃,然后将其置于压力机的成型模具上进行锻造制得轮面1和轮毂2,其中轮毂2中的固定轴孔4在锻造时冲压出基本形状并保留机加工余量;将一定厚度的钢板按要求形状下料后置于压力机上的成型模具上进行冷冲压得到支撑腹板5;
2)、在步骤1制得的轮面1进行加工,得到与支撑腹板5焊接的定位台阶,定位台阶外沿设置一个焊接坡口,所述焊接坡口所在斜面与引轮体轴线的夹角介于30°~45°;
3)、在步骤1制得的轮毂2进行加工,得到与支撑腹板5焊接的定位台阶,定位台阶外沿设置一个焊接坡口,所述焊接坡口所在斜面与引轮体轴线的夹角介于30°~45°;
4)、在步骤1制得的支撑腹板5进行加工,沿着外圆及内圆台阶外沿各设置一个焊接坡口,所述焊接坡口所在斜面与引轮体轴线的夹角介于30°~45°
5)、继步骤2-4之后,将轮面1、轮毂2与一侧支撑腹板5通过焊接坡口焊接后再进行另一侧的轮面1、轮毂2与支撑腹板5的焊接,从而使轮面1、轮毂2、支撑腹板5焊接成一体;
6)、继步骤5后,对整个轮体进行加工,得到轴孔4和储油槽7及浮封环槽6:
7)、继步骤6之后将该工件加热至830℃~900℃后沿着a面进行淬火和回火,回火温度为250℃~370℃,淬火后a面硬度为55HRC~58HRC,淬火层深度为5mm~8mm;
8)、组装:将引导轮轴、浮封环、密封圈等组件装配到焊接精加工后的轮体上即可制得引导轮。
上述引导轮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钢坯或钢板材料是40Mn2、40MnB、40Mn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引导轮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压力机是2500T~8000T的压力机。
上述引导轮生产方法,所述步骤3中所使用的焊接方法是气体保护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通过该工艺方法制得引导轮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产品合格率高、能源及人力资源使用率高、生产工艺过程更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焊接式引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实施例可进一步了解本明,但本发明的保护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6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