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7127.2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8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潘东发;李军堂;王东辉;张爱花;马晓东;王令侠;王超英;姚森;覃勇刚;徐启利;沈大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栈桥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设节段通道,所述节段通道包括通道节段(1),其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桩(8)、第二支撑桩(9)、第三支撑桩(10)、第四支撑桩(11),第五支撑桩、第六支撑桩、第七支撑桩和第八支撑桩;
预制移动平台(6),移动平台(6)的顶部设置有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和打桩装置,底部设置有第一中支腿(5)、第二中支腿,第一后支腿(2)和第二后支腿;所述移动平台(6)沿横向中心线对称开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前支腿(7),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前支腿;所述移动平台(6)的底部设置有起重天车(4);所述移动平台(6)的顶部放置有若干第一待架支撑桩、若干第二待架支撑桩、若干第三待架支撑桩和若干第四待架支撑桩;
步骤二:将沿栈桥施工方向,临近通道节段(1)的待架设区域作为待架区间,在待架区间的水底设置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一桩孔、第二桩孔、第三桩孔和第四桩孔;
步骤三:在通道节段(1)的顶部水平设置移动平台(6),调整第一后支腿(2)至第一支撑桩(8)的顶部,调整第二后支腿至第五支撑桩的顶部;调整第一中支腿(5)至第四支撑桩(11)的顶部,调整第二中支腿至第八支撑桩的顶部;
步骤四:将第一前支腿(7)插入第一固定孔内,第二前支腿插入第二固定孔内;
步骤五:调整第一后支腿(2)至第二支撑桩(9)的顶部,调整第二后支腿至第六撑桩的顶部;
步骤六:将第一待架支撑桩打入第一桩孔,形成第九支撑桩(15);将第二待架支撑桩打入第二桩孔,形成第十支撑桩(16);将第三待架支撑桩打入第三桩孔,形成第十一支撑桩,第四待架支撑桩打入第四桩孔,形成第十二支撑桩;
步骤七:将现有的待架节段(14)放置于通道节段(1)的顶部,将起重天车(4)移动至待架节段(14)的顶部,起重天车(4)将待架节段(14)提起后,向靠近第一前支腿(7)的方向移动;使待架节段(14)的一端位于第四支撑桩(11)的顶部、另一端位于第九支撑桩(15)的顶部,形成栈桥节段;
步骤八:沿栈桥预设施工路线重复执行步骤二~步骤七,形成若干总长度与预期栈桥施工长度相同的栈桥节段,若干栈桥节段形成栈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支撑桩(8)、第五支撑桩沿通道节段(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桩(9)、第六支撑桩沿通道节段(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桩(10)、第七支撑桩沿通道节段(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桩(11)、第八支撑桩沿通道节段(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调整第一后支腿(2)至第一支撑桩(8)的顶部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调整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的位置,使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向靠近第一前支腿(7)方向移动,待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与第一前支腿(7)的距离为0~5m,停止移动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调整第一前支腿(7)至第一固定孔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调整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的位置,使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向靠近第一后支腿(2)的方向移动,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与第一后支腿(2)之间的距离为0~5m时,停止移动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调整第一后支腿(2)至第二支撑桩(9)的顶部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调整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的位置,使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向靠近第一前支腿(7)方向移动,待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与第一桩孔的距离为0~5m,停止移动可移动式全回转吊机(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栈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调整第一后支腿(2)至第二支撑桩(9)的顶部,调整第二后支腿至第五支撑桩的顶部,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后支腿(2)回缩20~100cm,将第二后支腿回缩20~100cm,移动第一后支腿(2)至第二支撑桩(9)的顶部,调整第二后支腿至第五支撑桩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71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