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47380.8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武;马玉莹;贺保国;卢乐健;孙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城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B3/00;C12R1/01;C12R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降解 垃圾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具有高油、高盐、高蛋白含量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滋生蚊蝇、腐烂变质,并散发恶臭、滋生蚊蝇,有的餐厨垃圾甚至被不法分子用来炼制“地沟油”、喂养“泔水猪”等,对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法,主要有中温微生物处理法和高温微生物处理法。
中温微生物处理法的发酵温度一般为25~40℃,高温法的发酵温度可达50℃以上。
由于大部分致病菌,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左右,通过中温微生物处理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其产出物中可能会存在未灭活的致病菌,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如果通过高温微生物处理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则可以在发酵过程的同时,对餐厨垃圾中存在的致病菌进行灭活。且一般的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采用高温微生物处理法发酵,可使菌种中的酶发挥最大的降解速率,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能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作为高温微生物处理法中使用的菌剂,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有效降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种由以下质量份数的菌种原料复合而成: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15-30份、嗜热液化芽孢杆菌10-25份、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0-40份、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25-50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降解餐厨垃圾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将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嗜热液化芽孢杆菌、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分别进行单株培养,然后将所获得的单株菌落按照10-2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再将活化后的菌种接入装有体积比为60-75%培养基的发酵设备中进行发酵;
将所得发酵液用载体进行吸附,制得有效活菌数为5×109个/克的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嗜热液化芽孢杆菌、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单一菌粉;吸附载体为硅藻土;
s2、取得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15-30份、嗜热液化芽孢杆菌10-25份、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0-40份、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25-50份,将上述各菌株单一菌粉的质量份数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微生物菌剂。
在上述步骤s1中,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的单一菌粉制备过程为:
s111、将经纯化后的试管斜面上的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接种至装有体积比为10-20%的液体活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液体活化培养基的溶剂为蒸馏水,溶质组分及其浓度为:蛋白胨8-12g/L、牛肉膏2-4g/L、酵母膏3-5g/L、可溶性淀粉15-35g/L、氯化钠4-6g/L,液体活化培养基的pH值为7.0-7.2;接种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的液体活化培养基在温度55-65℃、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下,培养18-24h;
s112、将经步骤s111活化所得的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接种至装有体积比为60-75%的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内,接种量为2-4%;发酵培养基的溶剂为蒸馏水,溶质组分及其浓度为:蛋白胨8-12g/L、牛肉膏2-4g/L、酵母膏3-5g/L、可溶性淀粉15-35g/L、氯化钠4-6g/L,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2;接种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在温度55-65℃、搅拌转速为200-220r/min下,扩大培养20-30h,直至发酵罐中的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产孢率为80%以上,将发酵后的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用载体进行吸附,直至有效活菌数达到5×109个/克,即得努比卤地无氧芽孢杆菌的单一菌粉。
在上述步骤s1中,嗜热液化芽孢杆菌的单一菌粉制备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城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城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7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