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8722.8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通;宋妍;李建林;葛红娟;李杰;黄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C12P33/12;C12P33/06;C12P33/02;C12P33/00;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铂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参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和开发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天然产物一直是人类寻找有效活性成分的源泉,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可以直接被用于临床;另一方面,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有机合成、结构改造等方法寻找和开发新的高效低毒药物,是被实践证明最行之有效的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无论是体外细胞试验,还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降低肿瘤风险的活性。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作为苷元的原人参三醇的抑瘤作用比相应的皂苷更强。但是,原人参三醇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缺乏活泼基团,反应位点少,采用常规化学反应方法难以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衍生物。
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某种微生物将一种物质(底物)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产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某种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或几种特殊的胞外或胞内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反应,简言之,即为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微生物本身的合成技术。这些具有生物催化剂作用的酶大多数对其微生物的生命过程也是必需的,但在微生物转化过程中,这些酶仅作为生物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由于微生物产生的这些能够被用于化学反应的大多数生物催化剂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底物及其类似物,且有时对外源添加的底物也具有同样的催化作用,即能催化非天然的反应,因而微生物转化可以认为是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一个特殊的分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系列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成的盐,
其中,R1代表羟基或羰基,R2代表或者R3、R4、R5、R6代表H或OH,优选H或α-OH。
本发明所提供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其具体结构式如下:为式Ⅰ、式Ⅱ、式Ⅲ、式Ⅳ或式Ⅴ的化合物:
化合物(Ⅰ)为侧链上连有亚甲基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24-亚甲基-20(S)-原人参三醇。化合物(Ⅱ)为侧链具有末端双键,12位为羰基,15位连有α羟基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25,26-双键-15α-羟基-20(S)-原人参三醇-12-酮。化合物(Ⅲ)为12位为羰基,7位连有α羟基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15α-羟基-20(S)-原人参三醇-12-酮。化合物(Ⅳ)为侧链具有2个共轭的双键,同时12位为羰基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23,24,25,26-双键-20(S)-原人参三醇-12-酮。化合物(Ⅴ)为侧链为双键和羟基取代,同时12位为羰基的原人参三醇衍生物:23,24-双键-25-羟基-20(S)-原人参三醇-12-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原人参三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发酵培养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原人参三醇,接着进行转化培养,除去菌丝体后得到发酵液,所述微生物为犁头霉(Absidia),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毛霉(Mucor),链格孢(Alternaria),红酵母(Rhodotorula),共头霉(Syncephalastrum)或根霉(Rhizopus)属的菌株;2)将所述发酵液经萃取后,蒸干萃取液,得到转化物残渣;3)将所述转化物残渣以硅胶柱纯化,所述硅胶柱纯化采用氯仿-乙酸乙酯两相系统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组分;4)将所述组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产物。
其中,微生物优选为犁头霉(Absidia)或毛霉(Mucor)属菌株,更优选伞枝犁头霉或总状毛霉,上述方法步骤1)中培养基中原人参三醇的浓度为2-2000μg/mL。
上述方法步骤2)中萃取溶剂为常规机型有机溶剂,优选乙酸乙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发明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式Ⅰ、式Ⅱ、式Ⅲ、式Ⅳ和式Ⅴ的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化合物Ⅰ–Ⅴ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用于如前列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肝癌或乳腺癌等癌症的治疗。
这些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可以是选自结构式为式Ⅰ、式Ⅱ、式Ⅲ、式Ⅳ或式Ⅴ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8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