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3105.7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桂;卢梦梦;王振宇;甘吉福;朱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3/88 | 分类号: | C07C233/88;C07C23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丙甲草胺 合成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已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涉及农药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1952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发现了氯乙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随后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成为典型的酰胺类除草剂代表,其中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是美国和北美等地用量最大的高选择性酰胺类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2-乙基-6-甲基-N-(l’-甲基-2’-甲氧乙基)氯代乙酰苯胺,具有R、S两种构型,其中只有S型异构体为活性物质,具有除草效果。(S)-异丙甲草胺又称金都尔或精异丙甲草胺,研究表明在相同用量情况下,(S)-异丙甲草胺的活性是异丙甲草胺的1.4-1.6倍。
目前,(S)-异丙甲草胺的主要合成方法有3种:(1)外消旋体酶拆分法[Can.J.of Chem.,2006,84(8),1058;《有机化学》(增刊),2005,25,541;US5002606A,1991-03-26]:采用化学或酶动力学方法对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酯进行拆分,然后再进行还原、酰基化、甲基化等得到S-异丙甲草胺;(2)手性源合成法[CN102110346A,CN101367746B]:以手性原料为起始物质的全合成路线,目前有两个发明专利报道了此方法,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是以(D)-乳酸酯为原料,先与对甲苯磺酰氯或甲磺酰氯反应生成(R)-2-(对甲苯磺酰氧基/甲磺酰基)丙酸酯,再与2-甲基-6-乙基苯胺反应得到(S)-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酯,然后还原生成(S)-N-(1’-甲基-2’-羟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再与氯乙酰氯进行酰化反应,最后进行甲基化得到(S)-异丙甲草胺;(3)不对称催化加氢还原法[Adv.Synth.&Cat.,2002,344(1),17;J.of Organometallic Chem.,1975,90(3),353;Tetrahedron Lett.,1990,31(29),4117;Chem.Reviews,2003,103(8),3101;Tetrahedron:Asymmetry,2000,11(7),1469;CN101857612A]:先生成亚胺,然后应用手性催化剂催化加氢生成手性胺,手性催化体系的组成是手性双膦配体与Rh(I)、Ru、Ir等组成的催化体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外已有此法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国内还是空白。
目前报道的这三种合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方法(1)最大难度是拆分酶的制备,很难实现工业化;方法(2)的优点是反应过程无需进行手性拆分,大大降低了成本,但由于使用D-乳酸作为原料,价格贵,生产成本高,同时还存在酰基化选择性、引入离去基团产生废固等问题,总产率仅为50%。方法(3)的技术难点是亚胺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最核心的技术是手性催化剂的合成,而手性催化剂存在不稳定且昂贵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立体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氮气保护下向反应器中加入L-乳酸酯和醚类溶剂,在冰浴条件下(0-5℃)滴加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滴完后在冰浴条件下(0-5℃)反应2h,随后升温至25℃继续反应2-6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萃取,水相再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燥后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分离得到中间体I—(R)-2-氯丙酸酯或(R)-2-溴丙酸酯。
步骤(1)中所述L-乳酸酯选自L-乳酸甲酯、L-乳酸乙酯、L-乳酸丙酯或L-乳酸丁酯;所述醚类溶剂为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乙醚;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与L-乳酸酯之间的摩尔比为1:2-3,优选1:2;升温至25℃后反应时间优选为4h。
(2)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硼氢化钠和氯化锂,室温搅拌30min,在冰盐浴下(-10℃~0℃)滴加中间体I,滴完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4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水洗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I—(R)-2-氯丙醇或(R)-2-溴丙醇。
步骤(2)中硼氢化钠和中间体I的摩尔比为3:1;氯化锂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3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酸析法β盐母液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