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3553.7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0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任秉银;梁兆东;崔贤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测试 装备 can 总线 节点 标识符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通信控制技术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功能进行自动辨识和网络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对产品性能进行综合测试的自动测试装备(Automatic Testing Equipment,ATE)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以及机器人等领域。随着ATE的组成模块越来越多,总线技术成为提高ATE测试效率的必然选择。在各种总线技术中,基于异步串行传输通信协议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技术以其多主方式、报文主动过滤重发、极低的误码率、高通信速率、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好以及芯片成本低廉等特性在ATE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CAN总线系统只有在满足“报文拥有唯一的对象标识(Communication OBject Identifier,COB-ID)”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通信。COB-ID的引入使CAN总线得以实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通信结构,相对源地址/目的地址结构更柔性。在实际的CAN总线中更多的通信结构是兼容源地址/目的地址,即在COB-ID中包含节点网络标识,如CANopen的预定义连接集和DeviceNet的标识符定义。在兼容源地址/目的地址情况下,COB-ID的唯一性可以等价于节点网络标识的唯一性,因此可以用节点网络标识代替COB-ID。
而在基于CAN总线的ATE中,节点网络标识一般采用DIP开关、旋钮开关、连接器插针、内部存储器存储和连接器存储等非自动配置方式。像开关插针之类的配置方式不仅容易出现设置错误,而且在恶劣工况下,需外加特定保护装置,而存储器存储和连接器存储都需要在系统运行前通过外部编程工具依次进行设置,这些都导致了ATE的操作过程复杂、测试模块的可扩展性差、测试模块的互换性差,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节点网络标识的自动配置来解决。然而,CAN协议本身并不包括与硬件系统紧密相关的应用层协议,因此,需要ATE研制人员根据测试对象的特点自行开发符合测试需求的应用层协议,进而实现CAN总线节点网络标识的自动配置。
申请号为201010232879.4的发明专利“一种车载CAN总线标准格式标识符的分配方法”公开了一种车载CAN总线标识符分配策略,将CAN总线的标准格式标识符按分段管理的分配策略分为报文发送周期的类别Class ID、车载电子系统电控单元地址ECU Address、报文的信号路由标识位Routing Indicator和车载电子系统电控单元的报文索引ECU Frame Index等四个部分。通过对CAN总线的标准格式标识符进行分段管理,使车载CAN总线系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该专利并未涉及CAN节点网络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CAN总线的ATE操作过程复杂、测试模块的可扩展性差、测试模块的互换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a、采用固定功能代码Type-ID进行从节点功能的辨识,
步骤b、采用网络状态机进行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分配。
上述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固定功能代码Type-ID烧写在位于从节点的微处理器中,用于识别从节点的具体测试功能。
上述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具有相同Type-ID的多个从节点模块同时进行报文发送,只给其中一个从节点模块上电,其它从节点模块延时上电。
上述自动测试装备中CAN总线从节点标识符的自动配置方法,在步骤b中,将CAN总线应用层扩展协议的29位标识符划分为五部分,具体为:
ID28~ID25为收发报文的节点网络状态NS(Network State);
ID24为传输的报文是否需要响应报文的请求位R(Request);
ID23~ID16为不同网络状态下主从节点操作节点设备的服务类型ST(Service Type);
ID15~ID8为接收报文的节点网络标识Node-ID 的目的地址DA(Destination Address);
ID7~ID0为发送报文的节点网络标识的源地址SA(Source Addres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3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