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钳制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6098.6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宇;安鸿;刘保华;肖维远;朱迎春;刘文军;李谋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04;F16D125/02;F16D65/54;F16D5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20010 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钳 制动 机构 | ||
1.一种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缸(1)以及左、右夹钳组成(2、3),在所述左、右夹钳组成(2、3)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左、右闸片组成(4、5),所述制动缸(1)的活塞组成(6)与转臂(7)的一端铰接,所述转臂(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安装座(21)上的偏心轴(8)固定连接,所述偏心轴(8)上的驱动小轴(9)与右夹钳组成(3)的中部铰接,当车辆制动时,所述活塞组成(6)带动转臂(7)转动,所述偏心轴(8)随转臂(7)同步转动,通过偏心轴(8)上的驱动小轴(9)带动右夹钳组成(3)向左夹钳组成(2)移动,将制动盘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缸(1)包括缸体(10)以及设置在缸体(10)内的活塞组成(6)、缓解弹簧(11)以及膜板(12),所述膜板(12)将缸体(10)内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所述膜板(12)一侧与缸体(10)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缸体(10)上设置的制动缸进气管座(13)连通,所述活塞组成(6)和缓解弹簧(11)设置在膜板(12)另一侧与缸体(10)形成的腔体内,当车辆制动时,通过作用阀充入的压力空气经制动缸进气管座(13)进入缸体(10)内,膜板(12)在压力空气作用下,推动活塞组成(6)向前移动,同时缓解弹簧(11)被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座(21)上设置有安装板(34),所述夹钳制动机构在与铁道车辆转向架安装前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安装板(34)通过螺杆固定于铁道车辆的转向架下。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钳组成(2、3)后端部分别与闸调器(14)两端铰接,在所述转臂(7)下端设置有挡块(15),所述挡块(15)与传感器组成配合,所述传感器组成通过递动杆(16)与闸调器(14)对应配合,在闸片组成磨耗后制动盘和闸片组成的间隙增大时,通过递动杆(16)的移动,使所述闸调器(14)动作,缩小制动盘和闸片组成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成包括连杆(17)、固定座(18)、导柱(19)以及调整弹簧(20),所述固定座(18)和导柱(19)固定在安装座(21)上,所述连杆(17)一端与转臂(7)下端的挡块(15)对应配合,其另一端与固定座(18)铰接,所述连杆(17)中部与滑动连接在导柱(19)上的滑块(22)铰接,所述滑块(22)与递动杆(16)一端铰接,所述调整弹簧(20)套接在导柱(19)上,所述调整弹簧(20)一端抵靠在滑块(22)端面,其另一端抵靠在固定座(1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调器(14)包括右体组成(23)、左体组成(24)、调整螺母(25)以及螺杆组成(26),所述右夹钳组成(3)后端部与右体组成(23)铰接,所述左夹钳组成(2)与左体组成(24)铰接,所述调整螺母(25)设置在右体组成(23)内且与螺杆组成(26)螺纹连接,在所述调整螺母(25)上、调整螺母(25)与右体组成(23)之间套接有压紧弹簧(27),所述螺杆组成(26)下端置于左体组成(24)内,所述螺杆组成(26)下端沿径向形成驱动凸起部(28),所述驱动凸起部(28)一侧与递动杆(16)另一端抵靠,其另一端与设置在左体组成(24)内的锥簧(29)抵靠,所述螺杆组成(26)与单向轴承(30)连接,所述螺杆组成(26)端部与回退螺母(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体组成(24)端面设置有导向套(32),所述导向套(32)套在调整螺母(25)下部,在所述右体组成(23)与左体组成(24)之间设置有可伸缩防尘罩(33),所述可伸缩防尘罩(33)一端与右体组成(23)连接,其另一端与导向套(3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60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