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监测交通工具的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的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8784.5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M.勒布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22 | 分类号: | F02D4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傅永霄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监测 交通工具 内燃 发动机 燃料 喷射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交通工具的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的监测方法,喷射器包括作用于阀装置以便打开或关闭喷射器的压电致动器,燃料喷射器包括致动器游隙,所述方法包括:在对于给定的多种燃料压力进行喷射之前的模拟步骤期间测量致动器游隙的多种补偿时间(TMES)的步骤(100);依据测得的补偿时间(TMES)计算代表当前致动器游隙的参数(PAR(Jc))的步骤(200);比较代表计算出的当前致动器游隙的参数(PAR(Jc))与致动器游隙的预定基准参数(PAR(JREF))的步骤(300);以及在基准参数(PAR(JREF))被超过的情况下发送警告消息的步骤(400);基于测得的补偿时间(TMES1、TMES2、TMES3)的多项式函数计算代表当前致动器游隙的参数(PAR(Jc));所述多项式函数的多项式阶数对应于为不同燃料压力(P1、P2、P3)测得的致动器游隙的补偿时间(TMES1、TMES2、TMES3)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的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的领域,特别是监测燃料喷射器以便防止故障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正常方式中,参考图1,燃料喷射器1包括压电致动器2,其作用于阀装置以便打开或关闭喷射器1,从而分别允许或停止燃料C向交通工具的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的喷射。以公知方式,交通工具包括机载发动机控制单元(未示出),以便激活压电致动器2并且控制喷射。
如已知的,压电致动器2主要由一组陶瓷构件组成,所述陶瓷构件限定出预定长度,其具有使该长度在电场的作用下被修改并且相反地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电场的性能。
在燃料喷射器1中,压电致动器2配置在阀装置与喷射器的止挡之间。在实践中,并且以概述方式,当使用电压向压电致动器2施加电荷时,其长度增加并打开喷射器1的阀装置,其由此在压力作用下向燃烧室中释放燃料C。
更具体地,仍然参考图1,在喷射系统包括高压共喷轨的情况下,阀装置包括:蘑菇状关闭构件3,其由压电致动器2直接致动;和阀针4,其通过与喷射器中的高压接触而被致动,这通过蘑菇状关闭构件3在压电致动器2的作用下朝其打开位置移动而成为可能。喷射器1的阀针4适于在关闭位置与被称为喷射位置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喷射器是“伺服阀”喷射器,其包括被构造成使喷轨的高压燃料的体积与燃料箱的低压体积相关联的阀装置。换言之,压电致动器2允许阀针4被致使以间接方式移动。
实践中,压电致动器2移动蘑菇状关闭构件3,其在打开时允许来自喷轨的高压与燃料向罐的返回回路的低压相连,其改变位于喷射器1的阀针4的端子处的作用力平衡,从而允许其向上移动。作为该向上移动的结果,阀针4释放喷射器1的喷嘴5的开口,其允许燃料C在轨的高压的作用下向燃烧室中喷射。
在息止状态,也就是说,在阀装置的关闭位置(蘑菇状关闭构件3和阀针4关闭),在压电致动器2与阀装置,更具体地所在压电致动器2与蘑菇状关闭构件3之间存在游隙J,以便确保所述阀装置的关闭并且防止燃料朝燃烧室的不受控泄漏。在本文的其余部分中将使用完整的术语或使用缩短形式“致动器游隙”来指代该游隙J。该致动器游隙J通常为数微米。
随时间推移,作为磨损的结果,致动器游隙J的值可能增大,其干扰喷射器1的操作。这是因为由喷射器1供应的燃料C的量不再足够,其可能导致交通工具的发动机发生故障。
一理想方案将是直接测量致动器游隙J的实际值。然而,其一方面要求喷射器1从交通工具拆下,而另一方面需要非常特殊的工具来允许测量致动器游隙J。因此,实践中,仅仅偶尔测量致动器游隙J。
一理想方案将是集成距离传感器来测量致动器游隙J。鉴于喷射器1的紧凑本质以及致动器游隙J的数量级,这种方案不能被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