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酶反应生成异戊二烯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1473.2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咸漠;程涛;赵广;邹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12R1/19;C12R1/125;C12R1/6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反应 生成 异戊二烯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体外酶反应生成异戊二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表达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和异戊二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导入宿主菌,发酵培养所得的五种重组菌,再利用超声波分别破碎菌体获得粗酶液,混合五种粗酶液获得反应酶液,再向反应酶液中加入反应底物溶液后体外合成异戊二烯。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获得的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I和异戊二烯合成酶基因Isps4分别构建入宿主菌表达质粒载体中,获得五种重组质粒;
2)将步骤1)所得的五种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宿主菌,获得五种重组菌;
3)发酵培养步骤2)所得五种重组菌,分别表达甲羟戊酸激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和异戊二烯合成酶;
4)收集步骤3)所培养的菌体,分别超声破碎后,获得五种粗酶液;
5)按比例混合步骤4)所得的五种粗酶液,获得反应酶液;
6)向步骤5)所得的反应酶液中加入反应底物溶液,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反应液;
7)将步骤6)所得的混合反应液,转移至厌氧反应瓶中,补水后密封,在室温下静置反应120min,获得异戊二烯溶液。
3.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和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I,来源于粪肠球菌、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所述异戊二烯合成酶基因Isps4,来源于葛根或柏杨。
4.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GeneBank登录号为855248;所述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GeneBank登录号为855260;所述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GeneBank登录号为100195467;所述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I,GeneBank登录号为855986;所述异戊二烯合成酶Isps4,GeneBank登录号为AB198180。
5.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菌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或枯草芽孢杆菌。
6.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破碎,超声频率为22kHz,超声功率为150W,超声时间为10min。
7.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五种粗酶液,是调整甲羟戊酸激酶的浓度至60-160μg/L;磷酸甲羟戊酸激酶60-160μg/L;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60-160μg/L;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60-160μg/L;异戊二烯合成酶60-160μg/L。
8.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五种粗酶液,是调整甲羟戊酸激酶的浓度至160μg/L,磷酸甲羟戊酸激酶80μg/L;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80μg/L;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60μg/L;异戊二烯合成酶160μg/L。
9.权利要求1和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底物溶液,与粗酶液混合后最终浓度为50mM磷酸盐缓冲溶液,4mM ATP,30mM KCl,8mM MgCl2,0.2mM MnCl2,0.01mM ZnSO4,4mMβ-巯基乙醇和2.5mM甲羟戊酸。
10.权利要求1-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利用甲羟戊酸为底物或中间产物,体外酶反应生产异戊二烯以及异戊二烯基单元合成的萜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14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