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2336.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5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卢长寿;胡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倒置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装置在摩托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它起到支承车身,传递牵引力,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息息相关;同时它又是性能件,减震效果的好坏,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受也会产生影响。前减震装置按叉管的安装方向又分为正置式减震装置和倒置式减震装置,而现有的倒置式减震器一般包括底筒、叉管、套筒、连杆、活塞以及阻尼器工作缸,这种结构的倒置式减震器虽然能够起到减震效果,由于阻尼器工作缸与叉管采用与分体式整体式堵头连接,即两个部件分别连接阻尼器工作缸和叉管,然后这两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分体式整体式堵头部件在机加后都有不同大小的形位公差,所以很难保证阻尼器工作缸与叉管连接后的同轴度,造成在减震过程中,减震弹簧容易阻尼器工作缸发生碰撞,产生异响,容易损坏,同时,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生产制造成本高;同时,当连杆向上运动时,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由于阻尼器工作缸外周空间充满了油,而工作缸内密封体形成有真空,工作缸外腔的油靠阀片和底阀片上常通孔很难立即进入到内腔,造成减震器相当长时间无阻尼,舒适性差,复原阻尼力部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在端盖上,下端套设在叉管外,与叉管形成滑动配合,叉管下端连接在底筒内;所述端盖中心位置连接连杆,连杆从上往下穿过导向座,与阻尼器工作缸里的活塞体连接;所述阻尼器工作缸的下端与底筒连接;所述阻尼器工作缸下端通过整体式堵头与底筒连接,所述整体式堵头为从上到下直径依次增大的三段式阶梯轴,所述阻尼器工作缸套接在第一段轴外壁;所述叉管套接在第二段轴外壁,所述底筒套接在第三段轴外壁;所述导向座与活塞体之间的阻尼器工作缸侧壁设置有排油孔。这种整体式堵头连接能很好的保证阻尼器工作缸与叉管内孔的同轴度,从而保证减震器不会因此产生异响。同时装配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式堵头上端面中心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与所述阻尼器工作缸的下端的底阀座、底弹簧片、底阀片和底阀体依次连接;底阀体上开设有底通孔,底阀片上开设有底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式堵头下端面中心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筒上。保证整体式堵头与底筒连接稳固,不会产生轴向和径向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轴的外侧面设置有环槽。与阻尼器工作缸滚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保证阻尼器工作缸在工作时不会产生轴向和径向偏移,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轴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与所述叉管内螺纹直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使整体式堵头与叉管的连接更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轴的外侧设置有外圆槽,槽内设有油封环。防止减震油泄露。
进一步地,阀座、弹簧片、阀片和所述活塞体依次装配在所述连杆上,并通过自锁螺母连接固定;活塞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阀片开设有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外圆上设有活塞环。起密封减震油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环采用聚甲醛制成。可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将阻尼器工作缸与叉管由整体式堵头连接,这种整体式堵头连接能很好的保证阻尼器工作缸与叉管内孔的同轴度,从而保证减震器不会因此产生异响,装配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由于采阻尼器工作缸的缸体上增加了排油孔,这样既保证了在减震器工作时,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内部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式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套筒;2、叉管;3、端盖;4、底筒;5、连杆;6、阻尼器工作缸;7、活塞体;8、整体式堵头;9、排油孔;10、导向座;11、外圆槽;12、阀座;13、弹簧片;14、阀片;15、通孔;16、阻尼孔;17底阀体、;18、底阀片;19、底弹簧片;20、底阀座;21、底通孔;22、底阻尼孔;23、活塞环;24、环槽;25、自锁螺母;26、减震弹簧;81、第一段轴;82、第二段轴;83、第三段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