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驾驶室的理论侧倾角度测量方法及侧倾校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7379.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明;雒永峰;丁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2 | 分类号: | G01B2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驾驶室 理论 倾角 测量方法 校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驾驶室侧倾校核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驾驶室的理论侧倾角度测量方法,以及一种车辆驾驶室的侧倾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驾驶室在与车架的装配中,为了提高舒适性,通过加装弹性装置使驾驶室处于悬置来减少车架振动及变形对驾驶室的影响。然而,这种悬置设置在车辆受到侧向力的作用下,或者车辆转弯时由于其离心力的作用,车辆的驾驶室便会相对于车架主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从而形成驾驶室以至车辆的侧倾。
如果驾驶室的悬置配置不当,在驾驶室发生侧倾时,将导致驾驶室和车辆的相关零部件发生干涉。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驾驶室的悬置配置:1)根据作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来设置;2)通过研究标杆车型,借鉴标杆车型数据,后期在其它车型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通过三维建模的形式不断进行动态仿真,以筛选出合理的配置方式。
然而,以上方法得出的结果均不准确,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是,1)和2)途径中存在更多的人为因素,从而增加了不确定性,而3)途径中需要反复进行,从而增加了装配成本且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的理论侧倾角度测量方法,该理论侧倾角度测量方法能够确定出驾驶室理论侧倾角度范围,根据该理论侧倾角度范围可以用于对不同类型车辆的驾驶室进行良好的侧倾校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的理论侧倾角度测量方法,其中,所述驾驶室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以及下端固定到车架上的后悬斜支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铰接到车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对应地铰接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后悬斜支撑的上部,从而三个铰接点的连线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驾驶室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运动轨迹,分别确定出所述驾驶室两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各自的运动区域;
步骤二,以所述驾驶室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的运动区域中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在所述驾驶室处于水平位置时的该驾驶室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与所述驾驶室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弧,该圆弧与所述驾驶室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的运动区域的重合线作为所述驾驶室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的运动轨迹;
步骤三,所述圆心和所述运动轨迹上的任意点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驾驶室的理论侧倾角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驾驶室的悬置系统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以及后悬斜支撑的连接关系简化为三角形结构,并分别确定出驾驶室两侧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运动区域,然后以一侧的运动区域内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驾驶室处于水平位置时驾驶室两侧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半径画圆弧,以确定出驾驶室另一侧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运动轨迹,从而准确地得出圆心和该运动轨迹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理论侧倾夹角,该理论侧倾夹角即为驾驶室在不同侧倾程度下相对于车架的侧倾角,因此,通过该方法确定出的理论侧倾角度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对不同类型车辆的驾驶室进行良好的侧倾校核。
优选地,所述圆心设置为所述驾驶室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在其所述运动区域内的最低点,以使所述最低点和所述驾驶室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铰接点的运动轨迹的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形成为所述驾驶室的最大理论侧倾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配置为减振器。
优选地,所述悬置系统为所述驾驶室的后悬置系统。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驾驶室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所述运动区域:
以所述第一弹性件下端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最大拉伸长度和最小压缩长度为半径分别画圆弧,以形成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第一运动范围;
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后悬斜支撑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最大伸出长度和最小收回长度为半径分别画圆弧,以形成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第二运动范围;
所述第一运动范围和所述第二运动范围的重合部即为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铰接点的所述运动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7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