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态维特比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0039.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挥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路凯;胡彬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态维特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态维特比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时域转换到频域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时间域样本点信号转换为频域样本点信号;差分判决模块,用于获得判决比特和判决变量;相位误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误差获得判决误差变量;频域二态维特比模块;用于对多个判决误差变量联合检测,获得修正后的判决误差变量值;缓存模块,用于存储判决比特,以匹配频域二态维特比模块引入的处理延时;判决比特修正模块,利用修正后的判决误差变量对判决比特进行修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获得良好的检测性能,又可降低系统复杂度,并对h值、频偏、相位、匹配滤波器等因素不敏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序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态维特比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的解调技术通常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相干解调通常需要接收机首先恢复载波频率和载波相位,然后利用信道估计技术以及均衡技术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和判决。但接收机要想获得同频同相,通常是有一定困难的。非相干解调技术不需要接收机达到同频同相,相对容易实现一些,但非相干解调技术的解调性能通常要比相干解调技术的解调性能差。
目前,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CPM)技术,如高斯频移键控调制(Gauss frequency Shift Keying,GFSK)技术拥有良好的频谱效率,已经应用到了许多系统中,譬如蓝牙(Bluetooth,BT)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GFSK系统可以采用相干解调,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但由于相干解调需要对载波频率和相位拥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在实际系统中往往十分困难。因此,非相干解调技术应用较为普遍。
非相干解调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类解调技术是差分解调技术,也称为差分检测(Differential Detection,DD)技术。差分检测技术通常面向差分调制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差分调制通信系统首先在发射端利用差分调制技术调制信源数据,然后在接收端利用差分检测技术解调接收到的信号。GFSK调制系统就是一类差分调制系统。差分检测技术通常包含三类;第一类属于直接判决技术,即直接对接收信号进行判决;第二类属于均衡技术,通常利用判决反馈均衡器,先尽可能地抑制干扰信号,再对均衡信号进行判决;第三类差分检测技术通常利用著名的维特比(Viterbi)检测原理,利用最大似然原则通过对多个接收符号进行联合判决,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维特比技术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检测性能,但其复杂度也较高。
现有技术中,针对GFSK调制系统,人们为了获得维特比方案的优良性能,而同时又不希望付出较高的复杂度代价,因而积极地寻求一些次优方案,在性能损失不大的前提下,较大地降低复杂度,如人们利用Laurent分解技术将CPM信号表示成许多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的累加结果,由于分解后的PAM信号拥有线性属性,Laurent分解技术可以简化接收机的设计,如图1所示,输入信号为时间域信号,h(t)为匹配滤波器,L为CPM信号的部分响应滤波器占据的时间长度(以符号周期T为单位),此方案虽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检测性能,但其复杂度太高,通常需要多个匹配滤波器,维特比检测器的状态数也较高(通常大于4)。另外,也可以将PAM信号的数目减小,也即近似CPM信号,进一步降低基于Laurent分解技术的接收方案的复杂度,可以将维特比检测器的状态数减小至2,但会引入性能的损失。
上述方案实际参考了最佳接收机的技术原理,也要求同频同相的前提条件。
对于非相干接收机不需要接收机达到同频同相,如图2所示为基于Laurent分解技术的非相干接收机的技术方案示意图,r(t)为接收到的时域信号,h(t)为匹配滤波器组,与各个PAM信号相匹配;WF代表白化滤波器,目的是将输入信号白化;WMF代表白化匹配滤波器组;信号经过白化后,先进行Branch Metric计算,再利用Viterbi处理器检测信息比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0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