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9683.6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3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李相国;高畅;孙丽娟;王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昊细胞生物技术(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9 | 分类号: | C12N5/0789 |
代理公司: | 天津协众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0 | 代理人: | 刘斌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保***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脐带血 造血 干细胞 扩增 培养 体系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及其应用,包括AIM‑V培养基、血小板裂解液PL、干细胞因子SCF、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G‑CSF、IL‑3,还添加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小分子化合物StemRegenin(SR1)和嘧啶吲哚分子UM171。加入适当浓度的ANGPTL3和SR1、UM171组合能够使造血干细胞群体的数量大大增加,为脐带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扩增,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在移植到受体体内后的植入能力和造血系统重建能力,从而为脐血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先天免疫缺陷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SC)数量较低,移植后难以在患者体内有效进行造血重建,这也成为HSC临床应用的一个瓶颈,而且约有30-40%的患者由于找不到相同HLA配型的供者而失去了治疗的机会,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是除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种重要造血干细胞来源,它的优点是采集不影响供者、受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污染机会小、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于成年供者的骨髓移植、可以建立脐带血库,随时提供移植所需要的HLA相合的干细胞。尽管UCB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一份脐带血所含的细胞数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体外扩增是解决UCB这一缺陷的重要方法,因而优化UCB造血干/祖细胞(HSPCs)的体外扩增方案极为迫切。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好地提高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和扩增效率以及CD34+CD45RA-、CD34+LKS、CD34-LKS的比例的培养体系。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在体外培养脐带血细胞的体系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和扩增效率以及CD34+CD45RA-、CD34+LKS、CD34-LKS的比例。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包括AIM-V培养基、SCF、Flt-3L,G-CSF,IL-3,StemRegenin(SR1),UM171,血小板裂解液。
其特征在于各种细胞因子的组合和小分子化合物的联合应用。
所述的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所述血小板裂解液的制备过程:采集的脐带血40~150ml以2:1比例缓慢加入盛有淋巴分离液的50ml离心管中,在4~25度温度下,1500-3000rpm,离心10-20min,上层为富含血小 板血浆,采血袋或采血管中采用肝素作抗凝剂,上层的血清占总体积的45~50%。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放置于-80度超低温冰箱冻存,12-24h后迅速取出放置25-37度水浴中复苏,如此反复2-5次。于4-25度以2000~5000rpm离心10-30min,取上清液,0.22μm过滤,以0.2-0.5%的浓度添加到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体系中。
其中化合物SR1和UM171的组合,浓度分别为100-1000nM和10-100nM。
所述的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其中Angiopoietin-likeprotein 3的添加,浓度为30-200n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昊细胞生物技术(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顺昊细胞生物技术(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9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