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4075.4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季洪海;王少军;凌凤香;沈智奇;杨卫亚;王丽华;郭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1/04 | 分类号: | B01J21/04;B01J35/10;B01J32/00;C10G4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载体 制备 浸渍 拟薄水铝石 干胶粉 大孔 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焙烧 不均匀分布 混合溶液 挤条成型 密封加热 水热炭化 糖类物质 不饱和 草酸铵 磷酸 称取 喷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1)称取一定量的拟薄水铝石干胶粉,用适量含多元醇和/或糖类物质的水溶液浸渍上述拟薄水铝石干胶粉;(2)将步骤(1)所得物料进行水热炭化处理;(3)将步骤(2)物料挤条成型,干燥后的载体不饱和喷淋浸渍磷酸和草酸铵的混合溶液,浸渍后的载体进行密封加热处理,处理后的载体经干燥、焙烧制得氧化铝载体。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铝载体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大孔在氧化铝载体径向呈不均匀分布,该载体适用于制备重、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较大孔容、孔径的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重质油加氢脱金属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油含有一定量的钒、硫、砷、镍等杂质,极易形成沉积,从而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导致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甚至失活,影响工业应用。具有较大孔容和较大孔直径的催化剂容金属和容积炭能力强,可减缓催化剂的失活、使催化剂的运转周期延长。催化剂的孔结构由构成催化剂的载体决定,因此,制备具有较大孔容和较大孔直径的载体是制备渣油、尤其是制备用于金属含量较高的减压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关键。
CN1160602A公开了一种适合用作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把拟薄水铝石干胶粉与水或者水溶液混合,捏合成可塑体,将得到的可塑体在挤条机上挤成条状物,干燥并焙烧得到产物,其特点是,在上述过程中还加入炭黑粉作为物理扩孔剂和可与拟薄水铝石或氧化铝发生化学作用的含磷、硅或硼化合物的化学扩孔剂。其中炭黑粉用量为3-10重%(以氧化铝的重量为基准)。制得的氧化铝载体可用于制备重质油特别是渣油加氢脱金属和/或加氢脱硫催化剂。
US4448896提出采用炭黑作为扩孔剂。将扩孔剂与拟薄水铝石干胶粉混合均匀,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4.3%的硝酸水溶液混捏30分钟,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2.1%的氨水溶液混捏25分钟,混捏均匀后挤条成型,成型后的载体经焙烧制得最终氧化铝载体。其中炭黑粉的加入量最好为大于活性氧化铝或其前身物重量的20%。
CN102441436A公开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氧化铝载体的步骤如下:(1)拟薄水铝石干胶粉和助挤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溶解了物理扩孔剂和化学扩孔剂的水溶液;(2)将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在挤条机上挤条成型;(3)将步骤(2)所得物料干燥、焙烧制得最终氧化铝载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制备大孔氧化铝载体过程中通常使用物理扩孔剂和化学扩孔剂来提高载体的孔径,扩孔剂的加入确实能使氧化铝载体大孔含量增加。但在氧化铝载体成型过程,需将拟薄水铝石干胶粉、助挤剂、胶溶剂等混捏成可塑体,然后挤条成型,由于挤条过程压力的存在会使氧化铝载体自身的大孔发生部分坍塌,从而使最终载体的孔容及大孔含量大大降低。另外,现有技术制备的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径向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即载体表面与内部具有相同的孔结构,具有相同孔结构的载体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优良载体的指标之一,对于大部分催化反应而言确实是有利的。但是在重、渣油加氢脱金属过程中,Ni、V等金属以硫化物的形式沉积在催化剂上,这些沉积物堵塞催化剂的外部孔道,导致催化剂失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大孔氧化铝载体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大孔在氧化铝载体径向呈不均匀分布,载体表面大孔含量相对较高,内部大孔含量相对较低,该载体适用于制备重、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等领域。
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1)称取一定量的拟薄水铝石干胶粉,用适量含多元醇和/或糖类物质的水溶液浸渍上述拟薄水铝石干胶粉;
(2)将步骤(1)所得物料进行水热炭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4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