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温度超控模式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8817.7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詹尼弗·A·赫尔-拉特克;保罗·B·霍克;詹姆斯·R·赫德;史蒂文·D·埃里克;艾伦·D·沃林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武硕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温度 模式识别 系统 | ||
车队中的每一车辆包括拥有自动模式的气候控制器。自动模式根据将感测到的气候状况与执行器各自的设置相关联的模型来操控气候执行器。车辆拥有定期储存包括执行器/操作设置和感测到的气候状况的样本矢量的缓冲储存器。车辆中的用户界面对用户超控命令做出回应,以便在自动模式下更改各自操作设置。每辆车辆拥有当用户生成超控时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数据包的无线通信系统。每个数据包包括多个储存的样本矢量以及超控指令的识别码。与远程服务器相关的中央数据库接收来自车队的数据包,以便在接收到的样本矢量中识别关联于任何给定的超控指令的模式。
背景技术
本发明总体涉及车辆气候控制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监控自动温度控制模式和响应于用户对气候控制的自动设置进行超控的操作来调节性能或制定纠正措施的系统和方法。
供暖、通风以及空调(HAVC)系统控制如汽车等运输车辆中的气候,以便保持车辆乘员的热舒适性。典型地,变速风机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并将已调节的空气传送至乘客车厢内的不同位置。例如,暖空气可以由加热器核心来提供,该加热器核心接收来自流动在内燃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热量。可以从拥有马达驱动压缩机和蒸发器的传统的空调系统中获得冷空气。
机动车辆中最简单的气候控制系统提供给乘员直接操控加热或冷却强度、风机的转速、到达不同调风器(register)的相对空气流量以及新鲜空气与再循环空气的比例。这需要用户不断监控并调整气候控制设置以保持舒适。
还介绍了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反馈控制系统监控乘客舱和其他位置的周围空气温度,并自动调整风机转速、气流设置和加热器核心或空调的运转,以保持理想的温度设置。在一些车辆中,多数区域已经实施了为每个区域制定单独的目标温度设置的独立自动温度控制。
典型的电子自动温度控制(EATC)系统允许HVAC的用户选择要么手动控制,要么自动控制(自动)模式。当选择自动模式时,EATC软件利用众多输入来确定对于各种输出的设置,以便保持用户指定的温度设定值。在用户希望HVAC性能与通过自动模式所作出的设置不同的情况下,用户界面继续监控用户控制操作,例如按下按键以便超控一个或多个输出设置和/或改变温度设定值。
用已经开发出复杂的算法来帮助确保自动模式正确地响应变化的环境和其他状况,如外部和内部温度、湿度以及太阳负荷,以便为乘客提供热舒适性。为车辆每个不同的模式制定令所有典型用户都满意的适当的控制算法(即,模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测试每一个潜在条件组合下的控制系统将会是不切实际的或过于昂贵的。而且,用户接受或不接受特定算法的性能仅能通过调查、保修措施、或其它广泛的表征而笼统地体现出来。因此,期望更好地监控用户与自动控制的交互。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一队车辆。每一车辆包括拥有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气候控制器。自动模式根据将感测到的车辆内的气候状况关联至各自的操作设置的模式来控制车辆内的气候执行器。车辆拥有定期储存包括各自操作设置和各自感测到的气候状况的样本矢量的缓冲储存器。车辆中的用户界面响应于用户超控命令而在自动模式下更改各自的操作设置。每一车辆拥有当用户生成超控命令时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数据包的无线通信系统。每个数据包包括多个储存的样本矢量以及超控指令的识别码。与远程服务器相关的中央数据库接收来自车队的数据包,以便在接收到的样本矢量中识别关联于相同超控指令的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车队和中央服务器的框图;
图2表示了用于本发明自动模式的更新模型;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车内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车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8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