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5689.9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陈君;程淑明;陈婉;张道明;陈德银;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余热 回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熔渣输送单元、用于对熔渣进行粒化处 理的熔渣粒化单元及用于对粒化后形成的渣粒进行余热回收的余热回收单元;所述熔渣 输送单元主要由渣罐及输送渣罐的天车组成;所述熔渣粒化单元主要由粒化熔渣的转杯、 向转杯提供旋转动力的旋转装置、用于冷却转杯及旋转装置的粒化冷却装置及用于冷却、 收集高温渣粒的收集冷却装置组成,所述粒化冷却装置设置在转杯与旋转装置外围,所 述渣粒收集冷却装置设置在粒化冷却装置外围;所述余热回收单元为余热锅炉,所述余 热锅炉中渣粒进口端的换热管叉排顺流设置,渣粒出口端的换热管叉排逆流设置;还包 括用于储存熔渣的中间包,所述中间包设置于熔渣输送单元与熔渣粒化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底部设有控制 浇注量的浇注水口,内壁上设有耐材,所述浇注水口直径大小为15~4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转送渣粒的渣 粒输送单元,所述渣粒输送单元主要由振动输送装置及热渣粒料仓组成,所述振动输送 装置设置在渣粒收集冷却装置出口端,所述热渣粒料仓设置在振动输送装置出口端及余 热锅炉渣粒进口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的杯壁为耐热钢 板制成,杯壁内设有耐材,所述耐材与杯壁间通过紧固件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化冷却装置包括冷 却遮板及设置在冷却遮板内侧并向转杯喷射冷却介质的喷嘴,所述冷却遮板间设有用于 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粒收集冷却装置为 环绕设置在粒化冷却装置周围的水冷面板,所述水冷面板与竖直轴线间的夹角为25°~ 45°;所述水冷面板间设有用于流通冷却循环水的水冷通道Ⅰ,所述水冷通道Ⅰ与余热 锅炉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输送装置中设有 水冷通道Ⅱ,所述水冷通道Ⅱ与余热锅炉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粒后处理单元, 所述渣粒后处理单元主要由胶带机、斗提机及冷渣粒料仓组成,所述胶带机对应设置在 余热锅炉的渣粒出口端处,所述斗提机设置在胶带机与冷渣粒料仓之间将胶带机上的冷 却渣粒输送至冷渣粒料仓内。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的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 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高温熔渣灌装进渣罐内,渣罐运输到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车间内,实现高温熔渣 远距离输送;
(2)天车将渣罐吊装至倾倒工位,设置在倾倒工位处的倾倒装置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向 中间包内倾倒高温熔渣;
(3)待中间包存储一定量高温熔渣后,将高温熔渣浇注进转杯内,浇注过程中,浇注量 大小由中间包底部的浇注水口控制;
(4)高速旋转的转杯将流入转杯内的高温熔渣离心粒化成小液滴,小液滴以一定速度飞 溅至渣粒收集冷却装置内,飞溅过程中,小液滴在粒化冷却装置及渣粒收集冷却装置的 双重冷却作用下,变成外表面具有硬质凝壳的渣粒;
(5)渣粒与水冷面板发生碰撞,收集于渣粒收集冷却装置底部,碰撞收集过程中,水冷 面板中的水冷通道Ⅰ与渣粒进行换热,进一步冷却渣粒,以加深其凝壳厚度,经过换热 而升温的冷却水输送至余热锅炉内;
(6)由渣粒收集冷却装置排出的高温渣粒通过振动输送装置转送至热渣粒料仓内,转送 过程中,振动输送装置内设置的水冷通道Ⅱ与高温渣粒进行换热,实现高温渣粒的三次 冷却,保证高温渣粒进入余热锅炉内不会发生粘结,同时,经过换热而升温的冷却水输 送至余热锅炉内;
(7)热渣粒料仓将高温渣粒送入余热锅炉进行换热,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并入蒸汽管网 或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56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粒子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铁到站信息查询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