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及植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7801.2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南南;王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7 | 分类号: | H01L21/67;H01L21/4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刘海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对称 植球治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及植球方法,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封装高密集成的主要方式,PoP(package on package,层叠封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芯片的堆叠是提高电子封装高密化的主要途径之间,PoP设计已经在业界得到比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锡球互连的PoP解决方案,锡球一般为对称的球型;这种结构在坍塌、位移(shift)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和不足。采用铜核锡球可以有效解决坍塌、位移等工艺问题,铜核锡球包括铜核球,在铜核球表面镀锡或镍等。但目前还没有铜核锡球/柱,因此也没有针对铜核锡球/柱的植球工作出现;尤其是对于非对称型铜核锡球/柱,在植球工艺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及植球方法,实现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使得锡球或锡柱在高度方向达到使用需求,有效减小植球间距。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其特征是:包括托盘和吸头,托盘的上部和吸头下部分别设置腔体,托盘的下部和吸头的上部分别设置抽真空口,在托盘内固定下模,在吸头内固定上模;在所述下模和托盘的下部之间形成第一真空腔,在上模和吸头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二真空腔,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分别与抽真空口连通,抽真空口分别连接真空装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设置第一BGA点阵孔,在上模下表面设置第二BGA点阵孔,第一BGA点阵孔与第一真空腔连通,第二BGA点阵孔与第二真空腔连通,第一BGA点阵孔与第二BGA点阵孔呈上下映射;所述托盘与振动装置连接,托盘和吸头一侧分别设置电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BGA点阵孔与待植球的铜核锡球/柱的一端形状、大小相匹配,第二BGA点阵孔与待植球的铜核锡球/柱的另一端形状、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加工定位点或定位标识,在上模的下表面设置与定位点或定位标识相配合的定位识别装置。
所述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核锡球倒入托盘中,在振动装置的振动和电磁装置的作用下,使铜核锡球分布于第一BGA点阵孔中;
(2)启动托盘一侧的真空装置,对第一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使得铜核锡球固定在第一BGA点阵孔中,再将多余的铜核锡球倒出托盘;
(3)吸头移动至托盘的上方,通过上模上的第二BGA点阵孔与铜核锡球一一对应和定位;启动吸头一侧的真空装置和电磁装置,将铜核锡球吸附到上模上,再由吸头携带铜核锡球转移至下一工序。
本发明所述的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及植球方法,能够实现非对称型锡或核球的植球,使得锡球或锡柱在高度方向达到使用需求,有效减小植球间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椭球形铜核锡球在托盘中呈取向分布的示意图。
图2为上模对椭球形铜核锡球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3为柱形铜核锡球在托盘中呈取向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上模对柱形铜核锡球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植球工艺的流程图。
图中序号:托盘1、吸头2、下模3、上模4、抽真空口5、第一真空腔6、第二真空腔7、第一BGA点阵孔8、第二BGA点阵孔9、铜核锡球/柱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磁性非对称型柱或核球的植球治具,包括托盘1和吸头2,托盘1的上部和吸头2下部分别设置腔体,托盘1的下部和吸头2的上部分别设置抽真空口5,在托盘1内固定下模3,在吸头2内固定上模4;在所述下模3和托盘1的下部之间形成第一真空腔6,在上模4和吸头2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二真空腔7,第一真空腔6和第二真空腔7分别与抽真空口5连通,抽真空口5分别连接真空装置;在所述下模3上表面设置第一BGA点阵孔8,在上模4下表面设置第二BGA点阵孔9,第一BGA点阵孔8与第一真空腔6连通,第二BGA点阵孔9与第二真空腔7连通,第一BGA点阵孔8与第二BGA点阵孔9呈上下映射;所述第一BGA点阵孔8与待植球的铜核锡球/柱10的一端形状、大小相匹配,第二BGA点阵孔9与待植球的铜核锡球/柱10的另一端形状、大小相匹配;
所述第一BGA点阵孔8和第二BGA点阵孔9的排布距离和数量根据产品所需铜核锡球/柱10的要求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7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