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8889.8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2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34;H01M10/48;B60K1/04;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电池 安全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中该安全装置包括:被固定到车身的固定壳体;可移动壳体,可移动地布置于固定壳体,以便因外部冲击而移动;冲击传感器,布置于固定壳体,并且被配置成因可移动壳体的移动而破裂;以及弹性部件,被配置成在外部冲击之后向可移动壳体提供恢复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以及操作该安全装置的方法,其能够减少或防止车辆电池发生诸如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备在包含混合动力车在内的车辆中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加,人们已开发出使用42V电池来取代现有的12V电池。在工作中,混合动力车同时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通常情况下,在车辆起动时,以及在以较低速度行驶时,混合动力车利用电力来驱动。在车辆加速或以大致恒定的速度行驶时,使用汽油系统。当车辆以增大的速度行驶时,驱动系统同时使用电力和汽油系统,然后在车辆停止时,使用从利用汽油系统自动返回到电动机的自动转换方法。由于电驱动系统的广泛使用,混合动力车需要大容量的电池。
然而,在车辆中使用大容量电池存在内在危险。例如,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例如,翻车等,或者在发生外部冲击时),电池连续地向车辆的电气部件供应功率,因此可能增大短路或二次火灾的风险。
由于用于控制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车辆电池的装置,利用电子冲击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碰撞,因此基于冲击传感器的性能来确定是否操作用于控制车辆电池的装置,以及确定冲击传感器是否被操作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此外,用于控制车辆电池的相关现有技术包括复杂的,结构,并且需要大量部件,因此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以及用于操作该安全装置的方法,其能够利用机械信号感测冲击强度和危险的可能性,切断到电池组的电源。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可包括:被配置成固定到车身的固定壳体;可移动壳体,可移动地布置于固定壳体,以便因外部冲击而移动;冲击传感器,布置于固定壳体,并且被配置成在冲击时因可移动壳体的移动而破裂;以及弹性部件,被配置成在外部冲击之后向可移动壳体提供恢复力。
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还可包括:破裂部,被配置成在可移动壳体中朝向冲击传感器可延伸地形成,以便因可移动壳体的移动而使冲击传感器破裂。冲击传感器可包括凹口,该凹口促使冲击传感器破裂。冲击传感器可包括导电材料,冲击传感器还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电连接到车辆的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操作发生碰撞车辆的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的方法。该安全装置可包括:被配置成固定到车身的固定壳体;可移动壳体,被配置成可移动地布置于固定壳体,以便因外部冲击而移动;冲击传感器,布置于固定壳体,并且被配置成在冲击时因可移动壳体的移动而破裂;以及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该方法可包括:由控制器确定感测电压是否为0V;以及当感测电压为大约0V时,由所述控制器请求关断车辆的功率继电器组件(PRA)的继电器。在确定感测电压是否为大约0V的步骤中,当冲击传感器破裂时,感测值为大约0V。在控制器的请求步骤中,当感测电压为大约0V时,还可以请求开启车辆控制器的警报灯。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的示例性视图;
图2为用于图1的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在受到冲击时的示例性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车辆电池的安全装置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10:固定壳体
20:可移动壳体
21:破裂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8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