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竹叶中四种黄酮碳苷提取和纯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8598.5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7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峰;岳永德;汤锋;王进;姚曦;荀航;孙嘏;张春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竹藤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D407/04 | 分类号: | C07D40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竹 叶中四种 黄酮 提取 纯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碳苷提取和纯化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毛竹叶中四种黄酮碳苷提取和纯化工艺。
背景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结构和来源不同,溶解特性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可根据极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目前,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碱性水或稀醇提取法、有机溶剂热回流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
水提法,用于黄酮苷类物质提取,成本低,适用于工业生产,但提取液中含蛋白质、多糖等溶于水的杂质,提取效率低,易霉变,后续分离麻烦。碱性水或稀醇提取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中酚羟基基团溶于碱水遇酸后又沉淀析出的特点,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的酸碱浓度要适量,碱浓度过高会破坏黄酮母核结构,而酸浓度过高又会与黄酮的羟基生成佯盐,导致沉淀物析出后重新溶解,降低得率。有机溶剂热回流提取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等;某些强极性酚酸(苯甲酸,肉桂酸等)不能完全用纯有机溶剂提取,采用乙醇-水配比混合液提取效果更佳;二氯甲烷、氯仿、正己烷等某些极性较小的溶剂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提取,如蜡、甾醇、叶绿素等。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最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高浓度的醇溶液(90%以上)适宜于提取苷元,低浓度的醇溶液则适宜于提取苷类。微波辅助萃取法,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待提取物中某些组分首先被选择性加热,与体系分离后进入介电常数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提取剂,具有高选择性、后处理方便、对环境安全无害等特点。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浸出的过程,具有高效、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主要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进行分离,超临界流体既有对溶质溶解度大的特征,又有气体易于分散和运动的特点;当处于临界状态时,温度和压力的微小改变,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的显著变化,从而使其溶解能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一般常选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效率高,活性组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能耗低,不产生任何新的“三废”物质,对环境保护有利。研究人员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藤茶茎中萃取黄酮类和酚类物质,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还考察了藤茶茎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与亚铁离子的螯合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极强的清除能力,但与亚铁离子的螯 合作用却很弱,此外,利用HPLC技术从提取物中检测到文献中未报道过的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芹菜素,牡荆苷,木犀草素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大型设备对竹叶进行热回流提取,提取效率虽不及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果高,但热回流提取生产成本低,易于操作,适用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竹藤中心,未经国际竹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8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