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腐植酸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9775.1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勇;史衍玺;王淞;刘庆;祝秀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植酸 甘薯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肥料及肥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脲基腐植酸和硝基腐植酸的缓释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甘薯生产的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65%,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年产量在11.7亿吨以上。甘薯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点,常在山岭薄地上种植,其植薯土壤质地偏沙性,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且一般没有灌溉条件,以雨养农业为主,故产量和品质受种植环境的限制,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肥料大多用作基肥在插秧前一次性施入到土壤,普通化肥施用后因养分快速释放,导致甘薯前期生长过旺,后期需要养分时又供应不上,从而影响甘薯的产量与品质。加之甘薯生产方式的限制,其生长后期不易追肥,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持续供应甘薯生长所需养分,又能改良甘薯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保肥保水能力的一种复合型肥料来满足甘薯高产优质的需要。
在已有技术中,甘薯专用肥多是由含有氮、磷、钾的单质化肥和微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所用肥料原料中的氮肥如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在沙性较强的贫瘠土壤上肥效快,养分流失严重。也有采用未经活化的天然腐植酸原料(风化煤、褐煤等)与化肥复混制得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但因活性腐植酸成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且不具备活性腐植酸成分特有的调节甘薯生长,促进根系发达等效果,因而在提高甘薯产量和改善薯块品质上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腐植酸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解决普通化肥容易流失、养分利用率低,植薯土壤贫瘠,保水保肥性差等生产实际问题,通过活化的腐植酸与速效养分的融合来延长肥效时间,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促进甘薯根系生长,提高甘薯产量,改善薯块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腐植酸甘薯专用肥,为固体颗粒状,其肥料的核芯原料为一定比例的氮、磷、钾、钙、镁、锌、硼等营养元素,在核芯原料造粒的过程中通过添加以褐煤为原料经活化剂活化了的腐植酸作为粘结剂和包裹层,
a、其核芯原料由包含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单质肥料:10-40%的尿素、5-20%的磷酸二铵、15~45%的硫酸钾、1-20%的添加剂;
b、其粘结剂和包裹层占肥料总重量的20~40%,其中各成分占包膜涂层总重量为:30~60%的硝基腐植酸、10~30%脲基腐植酸、10~20%的调理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其肥料总重量所含的氮、磷、钾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为15~40%,其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重量比为:3∶1~3∶1~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添加剂为:氢醌、双氰胺、氰胺渣、氯化钾、钙镁磷肥、硼酸、硼砂、硫酸锌、钼酸铵和硫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中的硝基腐植酸为褐煤与硝酸反应制得;其反应条件为粒径小于2mm的褐煤与质量分数为35%~55%的硝酸在常温常压下反应15~35min,其中褐煤与硝酸的比例为1:0.3~0.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中的脲基腐植酸为熔融尿素与褐煤反应制得;其反应条件为粒径小于2mm的褐煤与131-135℃下熔融的尿素反应15~35min,其中褐煤与尿素的比例为1:1~1.7。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中的调理剂为0~20%的聚乙烯蜡、0~20%的矿物油和0~20%的滑石粉。
一种如上所述的甘薯专用肥的制备方法,有如下步骤:
(1)预混核芯原料:将各单质肥料按比例投入搅拌混合器中,混合均匀;
(2)预制粘结剂及包裹层材料:将粒径小于2mm的褐煤与质量分数为35%~55%的硝酸按照煤酸比为1:0.3~0.6在常温常压下反应15~35min,制得硝基腐殖酸材料;将粒径小于2mm的褐煤按照煤酸比为1:1~1.7与131-135℃下熔融的尿素反应15~35min,制得脲基腐植酸材料;
(3)粘结造粒与包裹涂层:把已经制备的预制粘结剂及包裹层材料,通过雾化装置喷涂到预混合好的核芯原料上,通过颗粒增长工艺造粒,使核芯原料与粘结剂之间实现多重融合,层层包裹,再经筛分,烘干,扑粉或喷涂调理剂后,即可制得甘薯专用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3)中的烘干工序中,烘干窑的烘干成粒温度为80~l2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3)中的筛分工序中,其内核是粒径为2.5~4.5mm的圆球型颗粒状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9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