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和交通工具间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8805.5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须藤拓真;胡桃沢仁;野泽丰史;波切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18;B60W30/09;B60W40/105;B60W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萍;李春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控制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安装于自有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所述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实际交通工具间物理量和目标交通工具间物理量来执行对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加速度控制,其中,所述实际交通工具间物理量是与所述自有交通工具和在前交通工具之间的交通工具间距离相对应的物理量的检测值,以及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间物理量是所述实际交通工具间物理量的目标值;
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在所述加速度控制期间设定用于目标跃度的限制值;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如下事件中至少之一的发生:(i)其中所述交通工具间距离间断性地变得更短的第一事件;以及(ii)其中与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间物理量相对应的目标交通工具间距离间断性地变得更长的第二事件;以及
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基于所述在前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操作状态来确定由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驾驶员感受到的、与所述在前交通工具的碰撞危险,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和所述第二事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限制装置将所述用于目标跃度的限制值设定成基于由所述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碰撞危险的值,使得当所确定的碰撞危险降低时,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减速的改变保持在低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确定装置基于所述在前交通工具与所述自有交通工具之间的相对速度来确定所述碰撞危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和所述第二事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限制装置将目标减速梯度的上限值设定成所述用于目标跃度的限制值,使得:(i)所述上限值从初始值逐渐增加;以及(ii)当由所述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碰撞危险降低时,所述上限值的斜率保持在低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和所述第二事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限制装置对所述上限值进行设定使得:(i)所述上限值随时间从初始值逐渐增加至标准值;以及(ii)当所述碰撞危险降低时,直到所述减速梯度的上限值从所述初始值改变至所述标准值为止的时间量变得更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确定装置基于如下来确定所述碰撞危险:(i)所述自有交通工具与所述在前交通工具之间的交通工具间距离;(ii)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速度;以及(iii)所述在前交通工具与所述自有交通工具之间的相对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当相对于所述交通工具间距离的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速度增加时,以及当在所述在前交通工具接近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方向中相对于所述交通工具间距离的所述相对速度变成较大值时,所述确定装置将所述碰撞危险计算成较高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将其中新的在前交通工具进入所述自有交通工具的前方区域的事件的发生检测为其中所述交通工具间距离间断性地变得更短的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将其中由于所述交通工具的操作模式的改变而使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间距离改变成比当前值更大的值的事件的发生,检测为其中与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间物理量相对应的目标交通工具间距离间断性地变得更长的所述第二事件的发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和所述第二事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限制装置将目标减速梯度的上限值设定成所述用于目标跃度的限制值,使得:(i)所述上限值从初始值逐渐增加;以及(ii)当由所述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碰撞危险降低时,所述上限值的斜率保持在低水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间控制设备,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和所述第二事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限制装置将所述上限值设定成使得:(i)所述上限值随时间从初始值逐渐增加至标准值;以及(ii)当所述碰撞危险降低时,直到所述减速梯度的上限值从所述初始值改变至所述标准值为止的时间量变得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88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