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钴铁复合氧化物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1887.4 | 申请日: | 2014-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学;张晓;周停;张婷婷;周少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复合 氧化物 纳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具有一维纳米管结构的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分子式为CoFe2O4,其特征在于此材料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
——a、将4.04g FeCl3·6H2O溶入30mL水中,将得到的溶液移入40mL水热反应釜中,在150~160℃条件下保温6小时,得到FeOOH纳米棒,离心得沉淀,水洗后在80℃条件下烘干过夜;
——b、将0.04g FeOOH纳米棒、0.18g CoCl2·6H2O、0.20~0.25g尿素溶于30mL水中,将混合液移入40mL水热反应釜中,在100~110℃条件下保温10~12小时,得到的产品在空气中650~7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即得到铁酸钴样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一维纳米管结构的复合氧化物铁酸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管的管径为25~50nm,管壁的厚度为5~1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一维纳米管结构的复合氧化物铁酸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时,在电流密度为1A g-1条件下,经过600个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800mAh g-1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18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