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拆卸起落架及四轴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4467.1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3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08 | 分类号: | B64C25/08;A63H27/133;A63H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起落架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轴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起落架及四轴飞行器,其应用于高端智能飞行器中。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四轴飞行器种类越来越多,有做航拍的、有作为玩具玩的等等。而在四轴飞行器上为在降落或掉落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产品底部被刮伤、损坏,而在底部设计有起到支撑、缓冲的起落架。现在市面上的四轴飞行器上安装的起落架主要以打螺丝固定为主,部分为与主机作为一体。这样的组合方式在起落架损坏后,需用螺丝刀将起落架拆卸下来再换新的,或根本就不能换,影响外观。而一般的起落架组合结构容易与外物碰撞而损坏,这种拆卸不便会给使用者带更换的烦恼,不利于四轴飞行器的飞行。为此,有必要对上述的起落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及拆卸,稳定性能好的可拆卸起落架及四轴飞行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拆卸起落架,包括起落架主体,所述起落架主体上设置有定位柱、第一扣位、第二扣位以及围骨;
所述围骨绕起落架主体的边侧固定连接并与起落架主体围成容置槽位,所述容置槽位的一侧设置有缺口;
所述第一扣位以及第二扣位分别固定于围骨上,且第一扣位及第二扣位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扣位及第二扣位均包括连接部以及内扣位,所述连接部与围骨固定,所述内扣位与连接部固定,所述内扣位朝容置槽位的中心倾斜延伸;
所述定位柱位于缺口处并固定在起落架主体上;
所述起落架主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对称的两卡槽,两个卡槽各自对应第一扣位以及第二扣位设置并位于围骨下方;所述卡槽一端开设有开口,并且卡槽槽体横向设置;
所述起落架主体、第一扣位、第二扣位以及围骨围成容置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四轴飞行器,包括主机本体以及均匀设置于主机本体周侧的主机桨翼,所述主机桨翼上安装有保护罩以及起落架,所述起落架为上述的可拆卸起落架,所述主机桨翼对应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通孔,所述主机桨翼与起落架固定的连接部容置于以第一扣位、第二扣位、起落架主体以及围骨构成的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起落架以打螺丝或与主机作为一体,当非法降落或飞行不良跌落后,起落架损坏在更换时不方便,如为一体损坏后无法更换,影响外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拆卸起落架,主要包括起落架主体、定位柱、第一扣位、第二扣位以及围骨,采用起落架主体、第一扣位、第二扣位以及围骨围成容置机翼主体连接部的容置空间,既起到扣住主体机翼,具有扣接固定的效果,又起到外观保护作用,便于装配及拆卸;定位柱与对应主机桨翼的螺孔插接固定,既起到挡住螺丝位置,有遮丑作用,又加强了起落架的固定稳定性;卡槽槽体横向设置,当保护罩插入与起落架组后不易掉出,起到保护螺旋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拆卸起落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可拆卸起落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可拆卸起落架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可拆卸起落架与保护罩组装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四轴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扣位; 2、第二扣位; 3、定位柱; 4、围骨;
5、套啤TPU层; 6、容置槽位; 7、支撑腿; 8、卡槽;
10、起落架; 20、保护罩; 21、插骨; 30、主机桨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采用起落架主体、第一扣位、第二扣位以及围骨围成容置机翼主体连接部的容置空间,便于装配及拆卸;定位柱与对应主机桨翼的螺孔插接固定,提高扣接的稳定性;卡槽槽体横向设置,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可拆卸起落架,包括起落架主体,所述起落架主体上设置有定位柱3、第一扣位1、第二扣位2以及围骨4;
所述围骨4绕起落架主体的边侧固定连接并与起落架主体围成容置槽位6,所述容置槽位6的一侧设置有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4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作动筒防松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距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