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液力缓速器的集成控制阀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5748.9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会明 |
主分类号: | F16D57/00 | 分类号: | F16D57/00;F16D65/14;F16K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液力缓速器 集成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集成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由主阀体(1),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组成,所述主阀体(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阀腔(5)、第二阀腔(6),所述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分别设于第一阀腔(5)、第二阀腔(6)内;所述主阀体(1)上设有控制阀的进气口P、液力缓速器的进气口A、液力缓速器排气口R。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电磁阀的集合,一个电磁阀对液力缓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初步粗调,另一个电磁阀对液力缓速器进行动态细调,实现了对液力缓速器的控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液力缓速器中的比例阀,提高了阀的寿命,故障少不需经常更换,单个集成控制阀成本相对比例阀较低,从而降低液力缓速器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控制阀,具体涉及到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工作腔内的压力控制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工作腔内的油压和油量,以及转子的转速。当汽车下坡时,汽车在重力作用下滑行,使缓速器的转子高速运转,此时向液力缓速器充油。工作油面在转子内被加速,在定子内又被减速。它给转子以很大的反转矩,从而对汽车制动。汽车下坡时位能在液力缓速器内逐渐地转变为热能。高温的工作油液被引至冷却器进行冷却,又不断地通过油泵将冷却后的工作油补充进来。如此不断循环,即可进行持续不断的液力制动。当汽车满载下长坡时,可维持汽车恒速行驶。
液力缓速器的阻力矩与转子转速的平方成正比。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加,汽车的制动力也按转子转速的平方关系而上升。汽车以不同档位行驶时,汽车的制动力随车速而变化;液力缓速器的辅助制动效果远远优于电涡流缓速器,对经常下坡特别是连续下长坡的车辆辅助制动效果更为明显。
上述液力缓速器的工作腔内的油压和油量通过充入液力缓速器工作腔内的气源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对于液力缓速器的气源控制的阀均为比例阀,通过比例阀对气体流量的控制,实现液力缓速器在各种路况中下的正常工作,比例阀具有调节精度高等优点,但是其易损耗、故障频繁需要经常更换的缺点,加上单个比例阀的成本较高,成为液力缓速器推广的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力缓速器的比例阀易损耗、故障频繁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位封闭电磁先导式集成控制阀(下简称集成控制阀),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比例阀。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集成控制阀由主阀体1,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组成,所述主阀体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阀腔5、第二阀腔6,所述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分别设于第一阀腔5、第二阀腔6内;所述主阀体1上设有控制阀的进气口P、液力缓速器的进气口A、液力缓速器排气口R,控制阀的进气口P与汽车主气源连通,液力缓速器的进气口A与液力缓速器的进气口连通,液力缓速器排气口R与液力缓速器的排气口连通。
所述控制阀为电磁先导式,通过电磁线圈吸、放动铁芯对先导头活塞的控制,从而实现阀杆的动作。
所述第一阀杆3的两端侧分别设有第一先导头7和第二先导头8;第二阀杆4的两端侧分别设有第三先导头9和第四先导头10;所述先导头上均装有线圈;所述第一阀杆3靠近第一先导头7的一端侧在主阀体1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3,所述第二阀杆4靠近第三先导头9的一端侧在主阀体1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4。
进一步地优化的技术方案,安全阀集成于所述主阀体1上,安全阀阀体2设于主阀体1的一侧,所述安全阀阀体2内设有第三阀腔16,所述第三阀腔16内设有第三阀杆12,所述第三阀杆12的一端侧设有第五先导头11,所述第三阀杆12靠近第五先导头11的一端侧在安全阀阀体2内设有第三复位弹簧15。
所述阀体内设有三个主气道,第一主气道17、第二主气道18以及第三主气道19,所述三个主气道分别与第一阀腔5、第二阀腔6连通;所述控制阀的进气口P与第一主气道17连通、液力缓速器的进气口A与第二主气道18连通、液力缓速器排气口R与第三主气道1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会明,未经林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5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减震器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高稳定型超越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