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线粒体靶向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6133.8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7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赛朋;杜立波;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21/14 | 分类号: | C07D221/14;C09K11/06;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线粒体 靶向 成像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线粒体靶向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溶性线粒体靶向成像探针的结构式可为式Ⅰ、式Ⅱ或式Ⅲ所示化合物,也可为式Ⅳ、式Ⅴ或式Ⅵ所示化合物。本发明水溶性线粒体靶向成像探针具备良好的水溶性、耐光漂白性、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具备较低的毒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以Hela、MCF‑7和NIH‑3T3细胞为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考察了该荧光探针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探针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证明该探针对癌细胞和非癌细胞都具有较高的线粒体靶向成像的特点,将为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细胞内超氧自由基进行定量研究提供有效手段,进而为揭示活性氧自由基的病理学与生理学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线粒体靶向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子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线粒体从发现到如今已经被研究了150多年了,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线粒体具备广泛的功能。从最早我们知道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单元,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除此之外,在长期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线粒体还具备储备和控制细胞中钙离子动态平衡,调节膜电位并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参与细胞增殖与细胞代谢的调控等功能。
生物体内自由基是来自机体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和生存环境诱导产生的不稳定中间产物,它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信使分子,与生物体内各种生理作用及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动物细胞内的自由基有99%来自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上,线粒体是对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
线粒体是直接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部位,人体内吸入的90%以上氧气被线粒体消耗掉。同时,氧气在被线粒体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损伤生物体而产生毒性。活性氧在生物体中处于一个氧化-还原平衡的水平,ROS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细胞和生物体造成氧化损伤,这也是生物体衰老的主要原因,线粒体损伤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衰老死亡以及导致一系列的疾病。线粒体疾病是由于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功能不正常而导致的一些疾病。广义的线粒体疾病还包括由细胞核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突变而造成的功能不正常。不同严重程度的线粒体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心脏和肌肉。根据细胞在体内受到影响,其症状可包括:生长缓慢,失去肌肉的协调性,肌肉无力,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视觉和/或听觉有问题的,心脏,肝脏或肾脏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严重的便秘,增加感染的风险,神经系统的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癫痫发作,痴呆等等。线粒体疾病往往是一大类遗传代谢病,主要包括糖尿病,线粒体肌病,耳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铁粒幼细胞贫血,细胞外基质慢性游走性红斑,肌红蛋白尿电机神经元疾病,孤独症,卢伽雷氏病,肌营养不良症,慢性疲劳、肌阵挛(癫痫),线粒体脑肌病(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默兹疾病等),婴儿猝死综合征等疾病。因此有关线粒体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并迅速成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热点。
在对线粒体的研究中,首先要找到线粒体即对线粒体定位和成像。线粒体是由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线粒体外膜包含一种称为“孔蛋白”的整合蛋白,其内部通道宽约2-3nm,分子量小于5000Da的分子可以完全通透。
线粒体在呼吸氧化过程中,将所产生的能量以电化学势能储存于线粒体内膜,在内膜两侧造成质子及其他离子浓度的不对称分布而形成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 potential,MMP)。正常的MMP是维持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的先决条件,MMP的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很多探针均是基于MMP的静电吸引将目标分子定向导入到细胞线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6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