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6222.2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3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方振华;钟国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4;G02B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划伤 光学 扩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包括有基材层(1),所述的基材层(1)的上表面涂覆形光扩散层(2),该基材层(1)的下表面涂覆形成防粘接层(3),其特征是:所述的光扩散层(2)包括树脂成膜物(4)、扩散粒子、交联剂和溶剂,所述的扩散粒子包括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24),所述的有机粒子由粒径范围在10μm至40μm的大粒子(21),粒径范围在5μm至15μm的中粒子(22)和粒径范围在1μm至5μm的小粒子(23)组成,所述的无机粒子(24)的粒径范围在0.1μm至1μm,所述的大粒子(21)为PBMA粒子或者PIBMA粒子,所述的大粒子(21)和中粒子(22)的粒径比控制在5:1至3:1,质量比控制在1:6至1:3,所述的大粒子(21)和小粒子(23)的粒径比控制在15:1至10:1,质量比控制在1:1至1:3,所述的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24)的粒径比控制在130:1至10:1,质量比控制在50:1至5:1;所述的防粘接层(3)包括防粘接层有机粒子(31)、树脂成膜物(4)、交联剂和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基材层(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一种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树脂成膜物(4)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树脂成膜物(4)的折射率为1.35至1.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中粒子(22)、小粒子(23)为PMMA粒子、PS粒子、有机硅粒子中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机粒子(24)为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 所述的防粘接层有机粒子(31)的粒径控制为2μm至15μm,所述的防粘接层有机粒子(31)为PMMA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交联剂为脂肪类二异氰酸酯交联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光扩散层(2)的厚度为大粒子(21)粒径的五分之二至五分之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基材层(1):由基材层原材料制备基材层(1)备用;
步骤二、制备光扩散层(2):将扩散粒子均匀分散在树脂成膜物(4)的稀溶液中,然后用溶剂稀释制得扩散液,再用涂布机将扩散液涂布到基材层(1)的上表面,固化、干燥制得光扩散层(2);
步骤三、制备防粘接层(3):将防粘接层有机粒子(31)均匀分散在树脂成膜物(4)的稀溶液中,然后用溶剂稀释制得涂布液,再用涂布机将涂布液涂布到已经制得光扩散层(2)的基材层(1)的下表面,固化、干燥制得防粘接层(3),完成抗划伤型光学扩散膜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62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棱镜膜片、曲面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调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