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13418.4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庄一舟;韩裕添;王胜智;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无缝 桥梁 动力 冲击 响应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特别适用于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梁,属于桥梁领域。
背景技术
无缝桥梁的过渡段是桥台与路基的衔接部位,两者的刚度是不同的。无缝桥梁对基础的要求较高,一般在墩柱桥台下方都要求有坚实的支撑,使得桥台处的沉降变位可以忽略不计;而道路的路基本身的刚度比桥梁小,路基下方的土基一般都具有松散性,属于柔性基础,在相同的路面自重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土基所受到的动力响应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可能产生的变形也是不同的,柔性结构物产生沉降变形相对比较大,必将造成无缝桥梁过渡段上的沉降差。
为保持无缝桥梁过渡段行车路面条件的连续平稳,需要将桥头跳车控制在容许程度之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包括搭板、无缝桥梁及土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位于土基上方的路面下,且路面与搭板之间设有回填层,所述搭板与无缝桥梁的背墙通过连接钢筋整体相连。
其中,所述搭板成平置或倾斜角度与无缝桥梁的背墙整体连接。
所述搭板远离背墙的另一端的下方浇筑20~40cm厚的土灰碎石或枕梁。
所述回填层采用EPS或灰土轻质、板结性好、可压缩性小、压实快、透水性强的材料。
所述搭板上部铺设加筋土工格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基于上述结构下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整体式桥台桥梁台后铺设回填土,分层压实;
(2)在搭板的悬臂端下方铺设20cm的二灰碎石或枕梁作局部稳定,等支完模后搭板与背墙一起浇筑混凝土;
(3)待混凝土板强度达到80%后,开始回填EPS或二灰土材料,应分层压实整平,严格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和碾压遍数;
(4)最后浇筑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排水设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一方面,借助搭板本身承担部分上覆荷载,减小对下部土基的附加应力,从而降低土基的工后沉降,避免产生过大的路桥沉降差,将无缝桥梁过渡段的沉降从突变转化为渐变,避免桥头跳车;另一方面,由于埋置式搭板与背墙整体连接,提高了桥梁的整体性能,可显著改善无缝桥梁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整体式桥台桥梁埋置式平搭板结构示意图
图2 整体式桥台桥梁埋置式斜搭板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土基,2—回填材料,3—主梁, 4—桥墩,5—柔性桩, 6—搭板,7—土灰碎石或枕梁,8—背墙,9—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考图1至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无缝桥梁台后动力冲击响应的结构,包括搭板、无缝桥梁及土基,所述搭板埋置于台后一定深度填土内,通过连接钢筋与背墙整体连接,其上回填轻质、板结性好、可压缩性小、压实快、透水性强的材料,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减小来往车辆对搭板的冲击作用,利用埋置式搭板长度范围内覆盖土与搭板尾端的土体形成一个共同的厚而长的弹性体,来吸收梁体的伸缩变形。
搭板埋置在路面层下方一定深度处,且搭板可以平置或以不同的角度与背墙整体连接,其具体的几何尺寸、配筋数量、埋置深度、倾斜角度等根据上覆回填材料、土基类别、公路等级、设计要求等确定。
搭板与背墙通过连接钢筋整体相连,不仅提高了无缝桥梁的整体性能,而且还提高其纵、横向的抗震性能。
埋置式搭板的另一端视土基的物理性状可在其下方浇筑20~40cm厚的土灰碎石或枕梁作为局部补强,提高其承载能力,进一步减少土基的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
埋置式搭板上覆回填材料可采用EPS,灰土等轻质、板结性好、可压缩性小、压实快、透水性强的材料。
埋置式搭板长度范围内覆盖土与搭板尾端的土体形成一个共同的厚而长的弹性体,来吸收梁体的伸缩变形,并可在搭板上部的一定范围内铺设加筋土工格栅,以防治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提高其耐久性能。
为了获取上述结构,需按如下施工工艺操作,其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整体式桥台桥梁台后铺设回填土,分层压实;
(2)在搭板的悬臂端下方铺设20cm的二灰碎石或枕梁作局部稳定,等支完模后搭板与背墙一起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3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城市游艇码头
- 下一篇:一种摩擦耗能防落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