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混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9942.0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熙;李鑫;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7/02 | 分类号: | B01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混合器 | ||
1.一种动态混合器,包括中心转动轴(1)和中心转动轴外部的外套筒(7),在中心转动轴与外套筒之间,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进料推进装置(4)、物料混合装置(5),外套筒(7)的左端设置有出料口(8),外套筒(7)的右端设置有主料进料口(2),其特征是:物料混合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中心转动轴(1)上的动态混合元件(9)和至少一个固定在外套筒内壁的静态混合元件(10),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左右交替设置,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上设置有连通物料混合装置(5)左右两侧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态混合元件(9)为圆环形,动态混合元件的内圆环直径等于中心转动轴(1)的直径,动态混合元件的外圆环上设置有动突起(91)或通孔,静态混合元件(10)为圆环形,静态混合元件(10)的外圆环直径等于外套筒(7)的内径,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直径大于或等于中心转动轴(1)的直径,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上设置有静凹槽(101)或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突起(91)与静凹槽(101)在垂直于中心转动轴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和位置相同,优选静凹槽(101)的形状为半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静凹槽(101)为矩形;动态混合元件上的通孔或静态混合元件上的通孔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态混合元件(9)和静态混合元件(10)的厚度与其直径之比在1:50~4:1之间,优选在1:40~3:1之间,更优选在1:30~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的间隙为0.1~10mm,优选为0.2~5.0mm,进一步0.3~1.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突起(91)的数量与静凹槽(101)的数量相同;进一步优选动突起(91)围绕动态混合元件的外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静凹槽(101)围绕静态混合元件的内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动态混合元件(9)的动突起(91)顶部(93)与外套筒(7)之间的间隙为0.1~10mm,较优在0.2~5.0mm,最优0.3~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静态混合元件(10)的静凹槽(101)底部(103)与中心转动轴(1)之间的间隙为0.1~10mm,较优在0.2~5.0mm,最优0.3~1.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动态混合元件(9)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态混合器,其特征是:在物料混合装置(5)与出料口(8)之间设置有出料推进装置(6);在外套筒(7)的右端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辅料进料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99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