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1741.4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朴熙相;张容洙;李福铁;姜仁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加热 系统 |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其可以包括:第一加热管路,其将具有通过水冷却来控制的温度的发动机连接到使用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的加热器芯;第二加热管路,其允许各个电子设备与控制各个电子设备的温度的辅助散热器之间的热交换;分支管路,其连接到第一加热管路和第二加热管路并且在其之间交换热量;多个阀,其设置在第一加热管路、第二加热管路以及分支管路中的每一个上;以及控制器,其控制每个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其中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被储存在各种电子设备和其冷却管路中以用作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加热源。
背景技术
通常,混合动力车辆通过选择使用化石燃料的发动机驱动力和使用电能的电动机驱动力中的一者或者通过使用此二者来驱动。
也就是说,混合动力车辆根据驱动情况实施其中仅使用发动机驱动源来驱动车辆的发动机驱动模式、仅使用电动机驱动源来驱动车辆的电动车辆(EV)驱动模式以及使用来自发动机和电动机二者的动力来驱动车辆的混合动力电力车辆(HEV)驱动模式。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内部加热系统(如图1中所示)设置有加热器芯1、发动机3、连接到散热器7以循环冷却水的发动机冷却回路10以及单独地制备而连接到各个前部组件23和用于冷却前部组件的辅助散热器27以循环冷却水的电子设备冷却回路20。
根据如以上配置的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常规加热系统,当根据驱动模式需要加热操作以加热车辆的内部时,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被朝向加热器芯传递。即使在当发动机停止时将驱动模式转换成其中仅使用电动机驱动车辆的EV驱动模式的情况下,使用保留在发动机中的热量来将车辆内部加热预定时间,然而,根据发动机温度的降低,发动机需要被重新起动。
另外,即使以EV驱动模式驱动车辆时通过诸如逆变器的各种电子设备产生热量,该热量也会由于冷却而被丢弃,由此导致能量损耗,并且另外在温度升高时产生的热量被冷却而丢弃。
已经提出单独的热量储存系统来储存丢弃的热量,然而,必须添加单独的结构来建立热量储存系统,由此使得结构复杂并且增加单位成本。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提高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作为对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能够通过在进行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时储存从发动机产生的废热并且将所储存的热量用作加热源来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减少能量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加热管路,其将具有通过水冷却来控制的温度的发动机连接到使用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的加热器芯;第二加热管路,其允许各个电子设备与控制各个电子设备的温度的辅助散热器之间的热交换;分支管路,其连接到第一加热管路和第二加热管路并且在其之间交换热量;多个阀,其设置在第一加热管路、第二加热管路以及分支管路中的每一个上并且在第一加热管路与第二加热管路之间选择性地交换热量;以及控制器,当发动机的处理温度是极限温度或更高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每个阀以使得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从第一加热管路传递到第二加热管路并且储存在第二加热管路中。
分支管路可以包括第一分支管路,其沿第二加热管路从辅助散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分支点分支并且连接到第一加热管路的加热器芯的入口处的第二分支点;以及第二分支管路,其沿第二加热管路从辅助散热器的出口处的第三分支点分支并且连接到第一加热管路的发动机的出口处的第四分支点。
多个阀可以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分别设置在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上;第三阀,其设置在第一加热管路上第一分支管路所连接到的第二分支点与第二分支管路所连接到的第四分支点之间;以及第四阀,其设置在第二加热管路上第一分支管路所连接到的第一分支点与辅助散热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1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